驚見珍稀黑頭海蛇漂上岸 蛇類專家:安平曾「堆積如山」
上個月在恆春半島的海岸被發現的海蛇,,經比對是近年台灣紀錄非常少的黑頭海蛇。(圖由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上個月在恆春半島海岸,發現了一條擱淺死亡的海蛇。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李政璋獲悉與發現者前往查看,比對後認為是近年台灣紀錄非常少的黑頭海蛇。該會表示,以前安平漁港曾經有非常多的黑頭海蛇,被漁船捕捉上岸棄置碼頭邊,數量曾「堆積如山」。
協會秘書長徐偉傑表示,這隻黑頭海蛇全長約120公分,是母蛇;是有毒的蛇類,特徵為頭小、頸細,身體上部呈灰黃色,下部呈黃色或白色,身上具黑色紋帶,頭為黑色。主要分布於南中國海、澳洲及日本之間的海域。在日本為受保護動物,IUCN紅皮書中分類為數據不足的物種。
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在1960年代,台南安平漁港,曾經有非常多的黑頭海蛇,隨著漁船的混獲被捕上岸。但因為沒有經濟價值,就被棄置在碼頭邊,日復一日,據說以「堆積如山」來形容只是剛好而已。由此可推測台灣西部沿海可能曾經是黑頭海蛇偏好的棲息環境。
游崇瑋說,但近幾十年早已無類似盛況,可能是環境破壞、過度撈捕等因素,「黑頭海蛇」這個名稱早已在年輕輩的記憶中被遺忘。但琉球群島仍有相當穩定的族群。
他說,近來在冬季前後,東海岸以及恆春半島海邊,每年都有罕見的海蛇被發現,大多已死亡,包括黑頭海蛇、青環海蛇以及麗斑海蛇等。而台灣近海穩定可見的海蛇主要為黃唇、黑唇和闊帶三種闊尾海蛇 (海環蛇) 以及飯島氏海蛇。民眾如果發現海蛇擱淺可拍照通報該會,不宜自己接觸,日本每年都有人被咬死的記錄。
徐偉傑說,台灣生命大百科記載,黑頭海蛇是台灣過去文獻所提及被捕獲數量最多的真海蛇。已故的毛壽先教授與陳本源的研究曾提及,「在1960年至1962年間,於安平港,常見到上百隻的黑頭海蛇被捕獲,並堆在碼頭上…」
他說,在台灣,黑頭海蛇很少見,對他們愛蛇人士而言,甚至也還沒機會看到活體。牠們比較喜歡近海的沙質或泥質底的海灣或港口類的環境,其可利用的棲地都有遭到長期漁業混獲的可能,或許是黑頭海蛇在台灣越來越少的主因之一。
經測量,這隻已死亡的黑頭海蛇,長約120公分。(圖由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