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推「原住民重點學校校際交流」鼓勵認識原民文化與精神
學生製作祖靈之眼。(國教署提供)
〔記者張維真/台北報導〕鼓勵學生認識、體驗原住民族文化,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原住民重點學校辦理校際交流計畫」補助學校,讓學生透過交流理解彼此的文化、語言。其中,高雄市興中國小、苗栗縣泰興國小藉由校際交流,邀請耆老分享故事、製作手作泰雅胸針等。
高雄市興中國小學生主要以布農族、拉阿魯哇族兩族群為主,他們與苗栗縣泰興國小透過校際參訪,讓學生交流,藉由歌謠互動,學校也邀請耆老到校分享個人的過往故事,同時規劃手作課程,由耆老帶領學生動手製作泰雅胸針、祖靈之眼,讓學生認識多元的原民文化。
多屬南島語系原住民的台東縣崁頂國小,則與宜蘭縣南澳國小交流,分享原民歌謠文化,也規劃課程探討不同族群藉由小米文化發展出來的民族植物、產業、民俗體育等,讓學生透過課程了解自我文化,並尊重、欣賞其他文化。同時,學生也能藉此交流,以族語或其他語文介紹原住民族祭儀節慶及風土民情等。
國教署原民特教組長蔡志明說,為了讓原住民學生擁有完整的原民教育保障,未來會持續提供原住民重點學校相關資源,持續增添原民文化永續發展的能量。
蔡志明提醒,有意申請「原住民重點學校辦理校際交流計畫」補助的學校,須於4月1日前將計畫書送到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由直轄市、縣政府於5月1日函送國教署審查。
台東縣崁頂國小學生探討文化課程。(國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