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力拚對接商轉! 中研院去碳燃氫技術 將於台電發電小型機組試行

中研院和台電簽署減碳及綠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MOU),其中已可用最少能源來裂解天然氣中40%甲烷的去碳燃氫技術,將會於今年先在台電小型機組試行。(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和台電簽署減碳及綠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MOU),其中已可用最少能源來裂解天然氣中40%甲烷的去碳燃氫技術,將會於今年先在台電小型機組試行。(中研院提供)

2023/02/01 13:37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由中研院團隊研發去碳燃氫技術已可用最少的能源穩定裂解40%的甲烷成氫氣與有經濟利用價值的「碳黑」,該院今(1日)宣布和台電簽署減碳及綠能合作備忘錄,今年就會首先應用去碳燃氫技術試行於小型的發電機組,評估試行到實務發電機組後可實際減碳的數量,若一切順利,就會在台電發電機組維修時測試,預計最快2年內完成電廠機組對接試驗。

凈零減碳與綠能為台灣能源轉型重要關鍵,傳統天然氣發電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去碳燃氫」技術可將甲烷裂解為氫氣和碳黑,並燃燒氫氣發電,過程中將不排碳外,此天然氣發電還會成為綠電,每噸可產生約4300度電力,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中研院現在發展出的去碳燃氫技術,已可用最少的能源穩定裂解4成的甲烷為氫氣和可用在輪胎、電池與橡膠製品的工業原料碳黑,也就是說,若投入商轉應用,將可減少現階段排碳量的4成。

中研院和台電簽署MOU後,陳于高表示,該技術將和電廠對接,並投入商轉試驗,目前試行的部分會先在小型機組上測試,觀察若投入商轉後,實際減碳的額度,另因台電的機組每天都要投入發電,因此在小型機組試驗順利後,接下來會利用各機組維修之際用1到2天的時間測試該技術,預計約2年內完成和台電電廠對接的商轉試驗。

各國都在去碳燃氫技術上競逐,陳于高表示,德國、美國、台灣目前都是已經走到最後對接商轉的階段,並表示身為我國研究人員,當然希望台灣技術可以領先,並拔得頭籌,並將該技術推廣到各國。

陳于高表示,若一切順利投入商轉,台灣發電碳排放量年約3億噸將可大幅降低,另該技術會產生有經濟利用價值的碳黑,未來也可滿足國內的碳黑原料需求。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院長表示,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中研院於去年11月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具體建議「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為我國淨零科技推動策略的重中之重,並表示與台電首要的合作項目即是去碳燃氫發電應用,希望透過研發端連結應用端,加速技術的落地實踐,幫助我國儘速提升零碳電力的占比;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台電多年來整合電廠系統累積的經驗,是去碳燃氫技術得以落地實用的最佳助力,希望藉由合作,讓此技術項目大幅縮短開發時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