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汰舊換新 納環評溫室氣體增量抵換
農委會與環保署共同合作在既有環評增量抵換機制下新增農業場域可應用的操作方式,包含新增生物質燃料為替代燃料、汰換老舊農機、養殖設備等可減少的碳排量都可納入開發單位執行環評溫室氣體增量抵換。(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委會與環保署共同合作在既有環評增量抵換機制下新增農業場域可應用的操作方式,包含新增生物質燃料為替代燃料、汰換老舊農機、養殖設備等可減少的碳排量,都可納入開發單位執行環評溫室氣體增量抵換,為農民創造更多收益外,農委會也表示,未來農機汰舊換新的補助項目增納溫室氣體減量效益,未來農民獲得的補助將超過現有的50%,相關機制今年就會上路。
環保署今年1月19日修正發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第4點,增加開發單位取得溫室氣體抵換量之來源,包含新增生物質燃料為替代燃料、汰換漁船舊集魚燈設備為LED集魚燈設備、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汰換既有養殖池增氧設備為高效率省電增氧設備,及汰換老舊汽車為電動車或油電混合動力車,納入多項農業可操作項目。
農委會表示,該原則是一套將溫室氣體減量效益量化的簡化機制,不需像「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經過監測、報告及驗證等複雜程序,而是以科學為基礎,透過計算公式,參採研究文獻數據或統計數值,並納入生命週期概念一次性核給,操作過程免經查驗證。以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為例,將原使用燃油的農機汰換掉並新購電動型農機,新購電動農機的耐用年限採保守原則設定為5年,並依據農機品項,每汰舊換新一台農機約可獲得5至20公噸不等之溫室氣體減量效益。
農委會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副執行長劉玉文表示,評估國內農機等汰換量可能並不很大,為加速農民將用油的農機轉為用電的農機,因此會用現行的補助措施作為配套,目前現行補助農民購買農機具最高可達50%,因此會將現有的補助50%中再加上評估減碳效益的抵換金額來進行,也就是說未來補助金額會比現行的50%還高,但詳細措施還待進一步擬定。
由於國內小農眾多,當農民減碳後的碳匯已有經環保署認定的公式可抵換為碳權,考量企業難以個別和農民接洽購買,劉玉文表示,農委會考慮由該會或組織農民團體成立平台,讓廠商申請,該平台則有代收代付功能,方便農民外,也讓企業端可用符合環評抵換基準方式認購,整體機制預計今年就會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