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我學術界再破有機強放光世界紀錄 達1千奈米可助生醫及通訊發展

台大教授周必泰組跨校團隊,投入光電領域,找出有機分子材料鉑金屬錯合物、搭配氫原子氘化等方法,成功讓其達到近紅外光至1千奈米範圍,打破有機強放光的世界紀錄。(圖由國科會提供)

台大教授周必泰組跨校團隊,投入光電領域,找出有機分子材料鉑金屬錯合物、搭配氫原子氘化等方法,成功讓其達到近紅外光至1千奈米範圍,打破有機強放光的世界紀錄。(圖由國科會提供)

2022/12/07 15:34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國科會學術攻頂計畫支持下,台灣大學教授周必泰、清華大學教授季昀、海洋大學教授洪文誼與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博士莊偉綜等合作,再次打破有機強放光的世界紀錄,從原先840奈米一舉突破到1千奈米,未來可用在生醫影像及生化感測解析,也可提升通訊光纖科技效能,研究成果今年10月已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光電》中。

國科會表示,近紅外光(NIR)已有諸多應用,其中波長在1000到1700奈米的範圍俗稱紅外二區,可穿透皮膚組織及血管,有助生醫檢測,也是光纖科技在資訊傳遞中的重要波長,但早年受到材料等限制,有機分子材料不太適合上述發光應用,長久被國際光電科研視為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面對上述挑戰,台大周必泰表示,團隊從理論基礎思考,經由其他方式來有效降低有機材料的熱消散發生機率,最後找到利用鉑金屬錯合物配位基分子的更加平面化,以及將有機化合物中的氫原子氘化(將氫以其同位素氘置換),一舉突破原先團隊曾在2020年發表的840奈米,當時已創世界紀錄。

周必泰指出,研究團隊透過實證,以分子堆疊加上全面性的氘化,成功的突破能隙定律在紅外二區的桎梏,而據此設計電致發光元件(OLED),其放光波長已達到1000奈米,再度突破世界紀錄,終於抵達紅外二區範圍,可用在生醫與通訊領域,未來將挑戰前所未有的有機分子紅外三區範圍(1700到2000奈米)的放光領域,以及將現有成果商業化。

國科會學術攻頂計畫支持下,學術界再破有機強放光世界紀錄,達到1千奈米範圍,未來相關應用可幫助生醫及通訊發展,研究成果已發表在今年10月的國際期刊《自然光電》。(圖由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學術攻頂計畫支持下,學術界再破有機強放光世界紀錄,達到1千奈米範圍,未來相關應用可幫助生醫及通訊發展,研究成果已發表在今年10月的國際期刊《自然光電》。(圖由國科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