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研院認定國籍不符現實 范雲:很多院士以此為恥
立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審查中研院預算。(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研院11月下旬公布第33屆院士中新增3名新科院士,其中一位新科院士是新加坡籍,且星國不允許有雙重國籍,中研院當時稱院士選舉辦法是寫明須有我國籍,故承認院士可具雙重國籍,並表示院士只是榮譽職,院士有雙重國籍是個人問題。立委范雲今(7日)表示,院士有院長的選舉資格外,也可投票選出院長,且院士還可決定我國學術方針,並直言接獲很多院士跟研究員「以中研院聲明為恥」的反應,認為中研院認定國籍不符現實情況。
中研院過去院士國籍問題常有爭議,甚至有院士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籍,卻成為我國院士,不過從第33屆院士起,當選人必須要有我國籍才會公告成為院士,關於院士國籍爭議,中研院則於11月23日發出聲明:「中研院院士為終身名譽職,屬名譽榮銜,其本質較近於獎項,而非『職位』。按本院組織法,院士就全國學術成就卓著者選舉之;包含具雙重國籍者。」並指出對於待確認國籍的院士國籍身分則適用民國18年公布的國籍法,若生父為中國人者,就有中華民國國籍。
立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今審中研院預算,范雲於審查預算時表示, 院士本來就可以有雙重國藉,爭議在於該院士是否是我國人民。由於新加坡禁止雙重國籍,因此照理說有新加坡籍者,不可能擁有我國籍。
范雲更痛批中研院的聲明就是混淆是非,若依照中研院援引的民國18年國籍法規定,中共很多領導人都是在1949年前出生,都可成為我國院士的候選人。
范雲表示,若要補救該漏洞,應該要邀請這些有國籍疑義的院士當選人入我國籍,若這些院士當選人拒絕,則可改邀成為榮譽院士。
中研院自由學社今天也發出聲明表示,若依中研院的認定,中國13億人口因父親都在1949年前出生,依該院解釋都可具有我國籍,另外也指院士委員會不以身分證或護照來判斷,卻要候選人提供「出生日期、出生地之證明、父親出生證明文件」等等,直指非常荒唐。
中研院秘書處處長曾國祥則表示,中研院製作相關學術白皮書都是由院長、副院長來召開,並表示該院都是依法行政,對於這些國籍有疑義的院士,要舉證是否有我國籍有客觀舉證的困難,因此最後由院士選舉委員會來認定。(20:1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