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循環經濟週開跑 展現各界資源循環成果
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內政部、工程會共同舉辦「2022台灣循環經濟週」跨部會記者會,展現循環經濟成果。(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2050淨零轉型是國家重要目標,政府大力推動產業循環經濟,今(6)日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內政部、工程會共同舉辦「2022台灣循環經濟週」跨部會記者會,展現循環經濟成果,工程部門將焚化再生粒料使用於營建工程、公共建設;農業部門則將農林剩料製成木質顆粒,促進資源循環。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台灣是高度仰賴資源進口的國家,去年國內共產生3000萬噸的廢棄物,過去都是尋求廢棄物妥善管理,但若能將廢棄物變成再生資源,讓廠商需要了解廢棄物可以成為另一個產業的原料,就能朝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邁進。
內政部主任秘書張琬宜說,根據歐盟統計,40%的天然資源如水泥、砂石都應用在營建業,顯示營建產業耗費相當大的天然資源,但營建產業也是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例如,工業部門產出的爐石渣、環保部門的再生粒料,都可以投入到營建產業,進行再生循環。
公共工程會主任秘書林傑也提到, 去年公共工程共使用300萬噸的焚化再生粒料、鋼質粒料,可節省10億元的工程費用、資源循環效果相當於節省1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他說,工程單位作為資源使用端,應肩負資源循環責任,積極推動公共工程的再生粒料應用。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則提及,早期是線性農業思維,使用高氮肥、高肥料,追求最高的產量,但現在大家意識到資源有限,開始思考循環農業的重要性。他舉例,農林剩餘資源可加工成無毒低碳木質顆粒,不僅解決農民去化困擾,也能創造經濟價值。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形容,循環經濟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經脈」,需透過跨部會、產業合作,才能打通經脈、促進氣血循環。未來政府會持續透過跨部會討論,找出廠商在循環經濟中可能遇到的痛點,活絡循環經濟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