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將台灣遠洋漁獲列強迫勞動清單 環團憂打擊出口與國際聲譽
美國勞動部發布的「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再度將台灣遠洋漁船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這是繼2020年首度上榜後,二度遭列名。(綠色和平提供)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美國勞動部於美東時間9月28日發布最新「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再度將台灣遠洋漁船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這是繼2020年首度上榜後,二度遭列名。綠色和平表示,此對於台灣的遠洋漁業出口與國際聲譽,都將帶來負面影響。
「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在美國普遍被認為是對於強迫勞動狀況具有公信力的資訊來源,也是美國企業的採購決策及社會責任政策制定的依據。
文中指出,台灣漁船上的外籍漁工遭仲介機構以不實的工資與契約資訊欺騙,因而被迫支付仲介費以及簽下借貸契約,背負龐大債務,此外,漁工經常面臨被雇主苛扣薪資、沒收證明文件,工作時間長且生活條件惡劣,甚至可能遭身心暴力對待。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表示,儘管行政院在今年4月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試圖改善漁業的人權問題,包含提升遠洋外籍漁工的基本薪資、增加官方勞動訪查人力,但仍遠不足以改變目前剝削勞力的制度。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呼籲,政府應推動更完整保障漁工人權的政策,儘速落實國際勞工組織的「漁撈工作公約」,並立法規範確保漁工在海上有對外通訊申訴的管道等,避免強迫勞動及人口販運層出不窮。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也強調,除了政府要祭出改革方針、加速立法進程外,水產業者也應負起供應鏈監管的責任,杜絕使用強迫勞動而來的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