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D建模重現首例擱淺藍鯨骨骼原貌 明年暑假海生館亮相

    成功大學、海生館及海保署人員清點已完成前置處理的藍鯨骨骼標本,確認骨骼拼接位置正確性。(海保署提供)

    成功大學、海生館及海保署人員清點已完成前置處理的藍鯨骨骼標本,確認骨骼拼接位置正確性。(海保署提供)

    2022/08/23 15:35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為了讓國人體會台灣首例擱淺藍鯨所傳達的重要意涵及價值,海洋保育署(海保署)與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攜手合作,將以藍鯨骨骼3D建模技術輔助原件修復,重現藍鯨骨骼原貌。

    2020年元月台東長濱海岸線發現藍鯨,是台灣第一筆藍鯨擱淺紀錄,因藍鯨於全球數量稀少且樣本珍貴,海保署邀集國內鯨豚專家共同進行學術研究,去年11月29日與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期望能將藍鯨全身骨骼樣本修復重建並組裝後,公開展示,以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及保育觀念。

    海保署說明,該擱淺藍鯨雖為幼體,但全長達20公尺,不僅軟骨組織多,頭骨也破碎嚴重,因此修復及保存工作面臨很大挑戰。骨骼必須先蒸煮至完全除肉後,經長時間的反覆去油處理、晾乾及脫色後,待骨頭可典藏於中長期狀態,才能進行細部修復及碎裂之大片物件定位,最後上色及預組裝。

    為讓骨頭原件完整被保留並正確組裝,已將全副藍鯨骨骼進行3D掃描建模,再以數位模型完成虛擬骨骼組裝,同時也模擬修復頭部的缺骨部位,提供後續骨頭原件重建技術重要的參考依據。

    目前成大完成前置處理的藍鯨骨骼約有156塊(包含鯨鬚板及附屬漁具繩索),已全數交由海生館進行下一階段骨骼細部修復計畫,預計明年暑假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亮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