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冠軍筍農孝兒返鄉接棒 獨有「魷魚蘿蔔乾」準備申請專利
復興區筍農黃寶玉(左)樂得帶著兒子姚世庭(右)上山種出冠軍筍。(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市復興區前山、枕頭山商圈的陽光休閒農莊,由嫁入筍農世家的女場主黃寶玉,攜手先生姚進昌種植大片桂竹筍、綠竹筍,屢獲復興區綠竹筍評鑑獎項肯定,2019年配合市府推廣種植繡球花的政策,沿山坡層層種植的5000株繡球花,姚家念機械、原本從事傳統產業的小兒子姚世庭(30歲),不捨年邁父母務農太辛苦都白了頭髮,3年前返鄉幫忙,月前他代表參加復興區綠竹筍評鑑再得綠竹筍王殊榮,讓父母相當開心,也以他為榮。
其實,陽光休閒農莊有項獨有農產品「魷魚蘿蔔乾」,就是姚世庭在就讀東南科技大學期間,返鄉不忍父母種植的蘿蔔滯銷,心想日本人整條醃製的黃色蘿蔔,切成一片片的放在便當或白飯上做為開胃菜很受饕客喜愛,於是和媽媽黃寶玉萌生如何將自家種植蘿蔔,以老菜脯方式整條曬乾醃製的發想。
姚世庭一開始嘗試將蘿蔔連同採下的蘿蔔葉曬乾、醃製,很多次都失敗,但他發揮青年的創新研發精神,終於成功,因曬乾後樣似魷魚,且越老味道越香,而以其外型命名「魷魚蘿蔔乾」,鬚的部分可以當梅干菜焢桂竹筍或排骨,或做梅干扣肉,後段可取代老菜脯和雞肉切塊洗乾淨後一起煮湯,再者可用炒或煎菜脯蛋,味道都相當好,母子倆計畫為這項獨家農產品申請專利。
姚世庭也說,返鄉種筍並不輕鬆,年初時得上山把老竹頭剷除,接下來要定期施肥,同時以無毒方式清除病蟲害,等到4月中下旬可以採筍時,通常清晨5、6點就得上山,產季可持續到10月,大半年時間都得早起,剛開始對他可是很大的挑戰,如今所種綠竹筍沒有漏氣,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
復興區筍農黃寶玉和自家園區獨有農產品「魷魚蘿蔔乾」。(記者李容萍攝)
復興區筍農黃寶玉和自家繡球花。(記者李容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