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4年重建修復 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解鎖重生
「北號誌樓」解鎖重生。(記者葛祐豪翻攝)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歷經14年的重建及修復,高雄港站「北號誌樓」日前鳴笛重啟;市府強調,「北號誌樓」是目前全國唯一完整保存號誌樓的建築,值得一遊。
「北號誌樓」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高雄駅信號所,在1900年縱貫鐵路台南-打狗段完工背景下興建,開啟鐵路連結海港的輸運藍圖;其所在地「打狗驛站」,是當時貨運商貿往來的重要據點,也是南台灣海運、鐵路運輸的總樞紐。
因應高雄港務及鐵道綿密的運作發展,1923年設置「北號誌樓」,其周遭的鐵道線群、建物群延伸至港埠,見證高雄港海陸聯運的榮景,奠定哈瑪星一帶的繁盛。
直到1941年,日本鐵道部在大港庄新建高雄驛,快速取代舊高雄驛(打狗驛),成為南台灣鐵道旅客輸運的總樞紐,舊高雄驛則保有貨物輸運功能。
二次戰後,重建為今高雄港站,在港務巔峰時期,為全台最大的貨運站。直到2008年,「北號誌樓」長達85年的任務,才隨著鐵路地下化、輕軌工程,跟著鼓山站、高雄港站、臨港線一同謝幕,是台灣運作時間最長、也最後退役的號誌樓。
高市府指出,「號誌樓」源自英國,是「機械聯動裝置的家」,透過機械、電器閘柄,操控現場轉轍器和號誌機;目前台灣留存的號誌樓共4座,僅「北號誌樓」具完整功能,其因地處鐵道沿線末端,未能跟隨潮流升級號誌、行車系統,意外完整保存聯動裝置設施,留下台灣興築鐵路邁向現代化的工業遺產。
市府表示,2010年,「舊打狗驛(北號誌樓)」登錄為歷史建築;2018年高雄港站及周邊舊港區鐵道線群與建物群,登錄為文化景觀;2020年「北號誌樓」工程開工,不幸遭火噬,直到日前才完工啟用。
市府說,8月至10月活動期間,透過《解鎖!北號誌樓》常設展,與《Switch!北號誌樓轉轍秀》限定展演,將帶領民眾跨越歷史長河。
「北號誌樓」解鎖重生。(記者葛祐豪翻攝)
「北號誌樓」舊照。(高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