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學校中央廚房新學年上路 88道菜單含4餐石斑魚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明「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全程監控運輪過程中的熟食。(記者林曉雲攝)
〔記者林曉雲/高雄報導〕教育部、農委會及各地方政府,自新學年起攜手執行「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教育部長潘文忠今表示,政府投入超過63.1億元,供應熱騰騰的營養午餐,設計88道菜單含4餐石斑魚,還會「打開」廚房讓學生了解食材、烹煮及廚務人員工作,使廚房發揮食農等教育功能,已有1312校參與,偏鄉24萬名學生受惠,教育部國教署也因此將成立午餐科專責單位。
教育部今在高雄市舉行全國教育局長會議,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中央廚房工程已進行到9成,本月將進行人員訓練。
國教署校安組組長黃瀞儀說明,教育部已核定既有中央廚房44校、新建中央廚房39校、現有廚房擴建為中央廚房84校,預計供應699校;因距離不適合成為中央廚房或受供餐偏鄉學校,成立食材聯合採購聯盟106群、613校參與,全國共有1312校受益。
黃瀞儀表示,中央廚房打破舊有的廚房框架,使食物產出場所是穿透可視性的空間,成為學校的亮點,通透的廚房隔間,使學生能看到食材、料理及對廚務職人的理解與尊重,讓廚房發揮飲食、食農、美感教育與職業試探功能。
例如新北市瑞芳國小,以「未來食驗室」的故事概念,讓學生藉由可視性的空間設計,使餐點製備過程產生教育意義;嘉義縣民和國小則讓學童藉由自耕自食,了解時令蔬菜,珍惜食物,融入食農教育。
今年5月1日起,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國產可溯源食材,教育部補助由每人每餐6元提高為10元,偏遠地區學校每餐加碼至14元;新學年設計88道菜單,採用在地食材,以台灣當地料理為主,其中共規劃4餐石斑魚料理,主菜如酥炸石斑魚排、藍帶起司豬排等,主食為蝦仁飯、野菇燉飯等,每餐附湯、水果或點心。
成功大學人工智能數位轉型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王振興說明,中央廚房運輸路線及溫度監控管理裝置,例如熟食起鍋智慧溫度感測器,雞肉、豬肉、炒蛋及調理食品的中心溫度須達85度C以上,蔬菜及其他類須達80度以上,運輸保存不超過4小時。
以澎湖縣馬公市澎南國中為中央廚房學校為例,供餐山水國小、五德國小、時裡國小和風櫃國小,透過平台可清楚監控運送全程,確保學生可準時吃到熱騰騰的美味營養午餐。
教育部「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設計多樣化菜單,包括與農委會合作的石斑魚。(記者林曉雲攝)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明「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相關工作人員均設計防污的工作服裝。(記者林曉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