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食品進口 綠盟籲加強資訊公開、社會溝通、公民參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整理未來日本食品管制措施。(綠盟提供)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行政院今(8)日預告將解除日本福島5縣的食品進口管制。「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政府在管制措施與檢驗能量條件上有較過去提昇,但食安措施必須讓人民信任,除了單方向的政策發布,還須建基在資訊公開、社會溝通、公民參與的機制,讓一般大眾容易了解、取得資訊,才能獲取社會的認同與信任。
綠盟表示,過去在輻射風險未明的情況下,政府基於保障國民健康的預防原則,全面禁止進口福島5縣食品。但這十年來,台灣已累積的檢測數據已可明確辨認出高風險品項,有足夠資料與檢測能量做風險控管,國際上多數國家也已逐步調整對日本食品的管制措施。如今政府調整「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從地區管制調整為高風險品項管制,有其必要性,也是合理的管制方向。
綠盟指出,台灣從2011年至今累計檢測18萬餘件日本進口食品,並未發現超標,有微量輻射檢出的產品也退運或銷毀,從邊境檢驗紀錄可看出日本食品輸入的輻射風險並不高。
綠盟強調,政府未來應滾動式且定期檢討進口食品管理機制,並維持食品輻射檢測不檢出,堅守此項承諾,進口食品即使只是微量驗出人工核種都必須退關或銷毀,避免國人接受到額外的輻射暴露量。
政府也須多方參考日本國內及世界各國對日本食品的管制項目、檢驗紀錄,並根據盡可能降低國人額外的輻射暴露風險為原則,採取預防管制措施,並參考這十年來台日政府雙方的檢測與健康管理數據,以及日本民間機構檢測的數據,納入管制考量,比對出台灣的風險管制品項並定期檢討更新。
但綠盟也認為,目前政府預告期過於匆促,記者會上僅為單向的發佈,社會溝通不足。政府雖開放民間提供意見,但流於公式化,建議食藥署應建立專屬資訊網站,讓相關食品管制資訊與風險報告易於取得,也要更積極開放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讓專家檢視並讓大眾釋疑,提交立法院監督與公開審議。
綠盟說,政府訂定的標準即使比國際標準高,但民眾仍應保有選擇的權利,因為消費者會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檢測合格也可能不願接受任何風險,因此為增進消費者知情權,消費者除了可從產品標示上辨認產地之外,也應可從公開資訊上得知該產品的逐批輻射檢驗結果,包括驗出數值與檢驗極限值。
綠盟建議,政府應規範日本進口食品需在產品說明上讓消費者能夠獲知相關資訊,得以判斷選擇;也應提供國人如對日本進口食品安全有所疑慮,如何提出異議,並提供第三方輻射檢驗實驗室複查的機制與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