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字型「中間育成」貢寮美灩山漁港首創復育基地
設立在美灩山漁港的田字型箱網,就是作為「中間育成」設施。(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提供)
〔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為促進貢寮美灩山漁港轉型復育海洋資源,攜手台灣海洋大學將此地作為示範基地,小規模嘗試在漁港內設置田字型箱網的「中間育成」設施,預計放流的魚類短期飼養在箱網內,當牠們熟悉海洋環境後再放流到大海中,有效增進海洋資源,2021年測試的物種有虎斑烏賊、條石鯛、水晶鳳凰螺、牡蠣等,成效良好。
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表示,這次委託台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徐德華執行計畫,在美灩山漁港設置栽培漁業「中間育成」設施,並搭配多營養層次水產養殖(IMTA)方式,結合生產不同營養層次的水產物種,減少能量損失及環境惡化。
漁業處介紹,利用多營養層次可將一種物種的未食用餌料和排泄物被重新利用,轉化為另一種物種的餌料、肥料和能量,通過養分循環,將生產效率提高。
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徐德華表示,經過初步試驗證實,條石鯛在箱網暫養1個月期間的活存率高達99%,生長狀況良好,搭配養殖大型海藻與吊掛牡蠣,可有效防止投餵所造成的殘餌與氨氮廢物汙染,並可吸引天然餌料,逐漸減少對放流魚隻的投餵,達到「野化」目的,此外,海藻與牡蠣也提供稚魚及野生魚群的庇護所。
他說,「中間育成」以3到14天為最佳,不超過一個月為限,若放流的種苗數量較多,也可以達到多批次分散的作用,避免一次性大量的種苗釋放至野外,「中間育成」並非以養殖為目的,而是減緩魚苗在運送過程的緊迫壓力,並提供評估魚苗存活率的根據。
徐德華補充,雖然計畫在施行前當地的漁會、漁民會有些疑慮,但是研究團隊每日巡護、實地計畫後,轉為肯定計畫成效,後續也主動願意協助。
漁業處表示,市府在2019年推動「嗨漁港」計畫,賦予漁港更多元利用或轉型機會,以貢寮的海洋資源復育園區為復育基地,將鄰近低度利用的和美漁港、美艷山漁港轉型,打造新北復育金三角,進行永續海洋資源。
同時也提醒,關心美灩山漁港中間育成計畫的民眾,請勿打撈或垂釣箱網內中間育成魚種。
條石鯛在中間育成期間皆健康且成長良好,活存率高達99%。(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提供)
吊掛的牡蠣可提供稚魚及野生魚群的庇護所。(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