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昔銘刻花蓮港神社社徽 花蓮忠烈祠銅馬一度被「強迫入黨」

前身為「花蓮港神社」的花蓮忠烈祠,庭院的擋土牆旁有一銅鑄「神馬」,馬鞍上原本雕刻的「花蓮港神社社徽」,戰後被塗改成國民黨徽、2009年則因被抗議黨國不分,又改塗中華民國國徽。(記者花孟璟攝)

前身為「花蓮港神社」的花蓮忠烈祠,庭院的擋土牆旁有一銅鑄「神馬」,馬鞍上原本雕刻的「花蓮港神社社徽」,戰後被塗改成國民黨徽、2009年則因被抗議黨國不分,又改塗中華民國國徽。(記者花孟璟攝)

2021/12/28 20:41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1916年設立的「縣社花蓮港神社」,戰後改名忠烈祠,庭院有一尊日本銅鑄神馬,馬鞍上的布巾原本有花蓮港神社的社徽,中間是五角形的「花蓮港廳」徽、外圍是菊花圖紋,不過戰後被改刻國民黨徽,後來又因為遭潑漆抗議,又擴大星芒變成青天白日國徽。昨花蓮港神社殘跡遭毀,銅馬的故事又被翻出,網友也笑說「銅馬簡直是被強迫入黨」!

花蓮忠烈祠原為花蓮港神社,最近傳出神社遺構擋土牆遭縣府「改頭換面」,古蹟都不古蹟了,被破壞的擋土牆旁邊有一匹銅鑄的神馬,是許多花蓮人共通的童年回憶,來到這邊幾乎大家都跟銅馬拍照、甚至是直接被抱上馬背「騎馬」。

事實上翻開早期老照片,會發現「神馬」的肚子上的紋章和現在大不同!上面原先是「花蓮港神社」專有的社徽,內為代表花蓮港廳的五角形紋章,外加一圈日本「十六瓣一重表菊紋」。花蓮文史工作者「762書庫」負責人黃家榮說,此一銅馬其實是「神馬」,代表神明的坐騎,由花蓮中小企銀前身「東台灣無盡會社」奉獻給神社。

他說,到了戰後因為政府著手去日本化,日殖時代的神社、紀念碑、橋樑上的題字等,通通要抹除,戰後神社除了改為忠烈祠,花蓮縣府於1956年會勘後也也把忠烈祠內銅馬腹部的紋章,塗改成國民黨徽,神社石燈籠也被破壞。

黃家榮說,銅馬腹部的黨徽一直到2009年,因遭人潑漆抗議「黨國不分」,當時的花蓮縣長謝深山也從善如流,把黨徽外面的「青天」範圍擴大,白日的12道光芒不碰觸到青天的邊緣,就成了中華民國國徽,不過仔細看,原本雕刻的五角形花蓮港廳紋章還在,菊紋也還隱約可見。

花蓮忠烈祠原本的日本時代留下的水泥擋土牆,被縣府改造得完全看不出原有模樣,旁邊的銅馬也曾被塗上國民黨徽,目前是中華民國國徽。(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忠烈祠原本的日本時代留下的水泥擋土牆,被縣府改造得完全看不出原有模樣,旁邊的銅馬也曾被塗上國民黨徽,目前是中華民國國徽。(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忠烈祠內原本的銅鑄「神馬」,腹部的馬鞍巾上的第三代圖案是中華民國國徽,不過中間雕刻的五角形「花蓮港廳」紋章還在,十六瓣菊紋也隱約可見。(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忠烈祠內原本的銅鑄「神馬」,腹部的馬鞍巾上的第三代圖案是中華民國國徽,不過中間雕刻的五角形「花蓮港廳」紋章還在,十六瓣菊紋也隱約可見。(記者花孟璟攝)

2008年的花蓮忠烈祠銅馬,當時還是「國民黨徽」,網友笑稱,銅馬的命運就像韓戰老兵得紋身「殺豬拔毛」,因此「沒有入黨的話,銅馬可能就留不到今天了」。(黃家榮提供)

2008年的花蓮忠烈祠銅馬,當時還是「國民黨徽」,網友笑稱,銅馬的命運就像韓戰老兵得紋身「殺豬拔毛」,因此「沒有入黨的話,銅馬可能就留不到今天了」。(黃家榮提供)

花蓮忠烈祠前身「花蓮港神社」,由民間會社奉納的神馬,馬鞍部位雕刻有「花蓮港神社社徽」,內為五角形的花蓮港廳紋章,外邊則是「十六瓣一重表菊紋」。(黃家榮提供)

花蓮忠烈祠前身「花蓮港神社」,由民間會社奉納的神馬,馬鞍部位雕刻有「花蓮港神社社徽」,內為五角形的花蓮港廳紋章,外邊則是「十六瓣一重表菊紋」。(黃家榮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