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陳天來故居300件文物將盤點列冊 台北市首例古物保存計畫
陳天來故居前門外觀。(記者楊心慧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北市私人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1924年落成,是大稻埕地區重要茶商的宅第建築,展現1920年代台灣多元特色近代建築風格,過去因子孫對修復意見分歧,修復一拖再拖,所幸台北市文化局依「文資法」第28條代履行修復,預計明年底動工、2024年完工,由於古蹟內具價值文物眾多,高達300件文物,台北市文化局進行古物保存計畫盤點,更創下台北市首例。
陳天來故居收藏文物眾多,北市文化局委託文物盤點執行團隊「憙田企業有限公司」,進行文物系統性調查研究,以科學化手法將文物盤點列冊,並拍攝影像建檔留存,並將優先修復具保存價值文物。
實際走訪陳天來故居,可發現地磚與1920年代台灣流行樣式不同,由東南亞直接進口;至於茶几、桌椅等以印度紫檀或台灣紅檜製成,樣式則橫跨台灣手工匠藝至中國閩式風格,顯示出陳氏家族橫跨台灣、中國乃至於東南亞的龐大經商版圖;文化局認為,這些文化脈絡是修復工程前的重要考據。
憙田企業有限公司表示,過去台灣的修復古蹟工程,只注重建物修復,卻看不到文物,但其實內部文物也很重要,修復完後應呈現文物,才能重現當時的風貌;在台灣家族文物被盤點僅個位數,像是國定古蹟「霧峰林家」,如今文物保存才漸漸被重視。
憙田企業有限公司指出,陳天來故居是台北市首例文物調查研究,未來陳天來故居修復完成、開放後,將展現部分文物,可想像當時商業家族生活的風貌,這次文物普查會先將文物造冊,並動用科學儀器判斷材質,才能評估出產年份、工藝、使用特性等,最後判定文物保存價值,再提報給文化局。
根據陳天來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的規劃,未來將作「史料展陳館」,並將室外庭園打造成休憩生活場域,對外開放參觀;陳天來後代陳守源表示,盼陳天來故居開幕後能獲得迴響,並和大稻埕景點串聯,能夠帶動整體街區觀光,「這房子屬於大稻埕,希望能讓地方變成更好」。
陳天來第五代子孫陳淳渱坦言,親戚不團結,為這棟房子爭吵多年,她和父母希望能夠將陳天來故居、文物捐給市政府,才能讓房子做最好的保存,並世世代代的被傳承下去,讓大家了解陳天來家族的歷史。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文物預計明年底完成清點,將選擇有需求的文物先行進行修復,並評估文物合適的保存及修復地點,建築修復工程將耗資1億元經費,規劃明年底動工、預計2024年完工,屆時適逢陳天來宅第建成百年,讓陳天來故居再現百年前的歷史風華。
陳天來故居內部。(記者楊心慧攝)
陳天來故居後院外觀。(記者楊心慧攝)
陳天來故居內部。(記者楊心慧攝)
陳天來故居內部。(記者楊心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