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蔣萬安指疫苗救濟審議量僅12% 衛福部:將加速審議程序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記者簡惠茹翻攝)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記者簡惠茹翻攝)

2021/12/16 13:51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針對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審議緩慢,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舉行公聽會,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直指疫苗審議量僅完成12%,有醫界和法界專家認為,應更寬鬆認定給予救濟,才符合救濟制度本質,讓民眾安心施打疫苗;但也有台大醫師認為,寬鬆檢視反而破壞大家對疫苗安全性的信心。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審議程序加速部分衛福部會再改進,救濟辦法採用關聯性認定已比因果關係更為寬鬆。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舉行「現行疫苗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如何因應COVID-19疫苗之不良反應案件數劇增」公聽會。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表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效益過於緩慢,今年所有疫苗救濟申請案件數有2337件,審議結果只有122件給予救濟,167件不給救濟,審議量只有289件,占申請案件比例12%,審議會召開頻率過低,當然審議速度塞車緩慢。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疫苗救濟制度目前看起來沒有減少糾紛還製造糾紛就有失精神所在,疫苗救濟也沒代位求償機制,疫苗接種受害者沒有提出訴願或行政訴訟的權利,死亡是很重大的事情,應該寬大為懷給予救濟,審議應該更寬鬆,這是救濟不是賠償,政府應該藉此安撫民心。

律師陳曉雲認為,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設置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主要理由在於減少訴爭、鼓勵接種疫苗及提供人道補償,為了達成防疫社會性目標才是救濟制度主旨,不是為了疫苗安全性做出科學性判斷,救濟主旨是對於難以避免、無法預測或尚未發現疫苗的副作用及風險進行救濟與否的審核,如果審議小組委員觀念不符合審議辦法本質,錯誤認為救濟的決定代表疫苗副作用發生的責任歸屬,而用嚴格的因果關係審核救濟案件,就會偏離救濟制度的創設和本質。

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醫師呂俊毅則表示,疫苗傷害救濟委員會沒有大家講得這麼不堪,他贊成加速審查,但現在卡住原因不是審查怠惰,而是案件太多,大家都說疫苗不安全、很多副作用,可是有沒有別的可能?沒有這麼不安全大家誤會了,大家遇到身體狀況都以為是疫苗造成但其實不是呢?請大家想一想

呂俊毅指出,贊成加速審查但是不能犧牲嚴謹,疫苗傷害救濟精神是指配合防疫打完疫苗發生傷害給予救濟,但是打完疫苗發生的身體狀況不一定跟疫苗有關,傷害救濟就是要區分有關或無關,面對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嚴謹分析,寬鬆檢視或放水無法增加大家對疫苗的信心,反而破壞大家對疫苗安全性的信心,很多人提到為了防疫要寬鬆救濟才能增加民眾信心,在他看來這個說法不成立,過於浮濫救濟會影響大家對疫苗的信心。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欣柔表示,美國針對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採取的應變措施成立補償機制,到11月1日為止已經收到2297件有關於疫苗傷害申請,還沒有做出任何給予補償的決定,美國由請求權人負舉證責任,但是會建立傷害表,符合症狀和時間就推定有因果關係獲得補償,但是美國至今還沒公布新冠肺炎疫苗傷害表。

林欣柔指出,救濟對象要思考補大不補小,有限審理資源和成本應該放在嚴重傷害死亡案件,才可以節省大量資源,提升公平性,行政機關加快審查效率不外乎增加人力、縮短資料收集時間,以及審查流程增加開會次數和審查委員,大概可以從這幾個方向著手。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民眾申請救濟不需要負舉證責任,其他證據收集都是主管機關,包含病例調取等等;關聯性的問題,補償辦法採用關聯性認定比因果關係更為寬鬆,因果關係判定有一套理論,對於被害任接受救濟有更大妨礙。

薛瑞元指出,審議程序加速部分衛福部需要改進,如何有更多專家投入、分組,加速審查,這衛福部會來做;第二個是如何放寬審定標準,大家不會反對要經過審查有關聯性再予以救濟,所以要有審查機制判定關聯性多大,判定標準如何放寬還要思考,目前審議小組所持的態度是,如果判斷下來可以很確定無關,其他就會落入相關或無法確定,無法確定在辦法中仍然有補償。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