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素人變種子獵人 他30歲從鐵工廠換跑道成攀樹「採種師」
黃群洲正是一名攀樹採種師,資歷超過10年,但並非相關科系出身。(豐年雜誌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造林育林背後,有無數人用心血與汗水推動,其中一種特別的工作叫做「攀樹採種」;採種師不僅要掌握植物的週期、特徵等知識,還要熟悉攀爬技巧、忍受風吹日曬,因為作業地點特殊,還可能遇上虎頭蜂,危險性高。擁有攀樹採種逾10年經歷的黃群洲分享工作經驗,去年爬上60公尺高的台灣杉,更新個人攀樹高度紀錄,「有人問我都不怕高嗎?其實我在上面很舒服哪,看到好多種子,我就覺得好快樂!」
根據《豐年雜誌》,採種工作輔助國家造林,部分種子也供應林業單位研究,還能替瀕危植物保存珍貴種原;然而,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戰性成正比,早期多由原住民擔任,僅用「ㄇ字釘」一階階釘在樹幹上腳踩手爬,被視為「用生命交換種子」,而「攀樹採種」在近年有所發展,開始使用美國攀樹技術和裝備,不僅改善工安,也利於整體產業朝向專業化發展。
黃群洲正是一名攀樹採種師,資歷超過10年,但並非相關科系出身;黃群洲原本在鐵工廠從事熱處理工作,30歲左右因緣際會下兼差,跟一位退休的森林護管員從事低海拔樹種苗圃的育苗和採種工作,自此與森林結下不解之緣。起初黃群洲攀爬樹高「僅」約6公尺,當時攀樹工具就只用一條粗尼龍繩,直到2016年才決定將事業重心轉至採種,也開始承接林管處的標案。
作為全職採種師,對於植物的了解自然是必備技能,除此之外,為了攀爬枝下高「就從十幾米起跳」的中高海拔原生樹種,黃群洲接連學習高空繩索技術課程、取得專業證照,不僅攀樹技巧專業化,更因為要尋找珍稀植物潛在的生長區域和辨認關鍵,翻遍各式歷史文獻文字紀錄尋找線索,從對樹木一竅不通的植物素人,變成腦中自建種子資料庫的「種子獵人」。
黃群洲還練就好眼力,採種第一步就要判別哪棵樹是優良母樹,產出的種子發芽存活率高、不受蟲害,比較容易「成材」。然而在自然環境中工作,除了日曬雨淋,還要克服高度帶來的危險,因為採種工作就在樹上,與虎頭蜂棲地重疊,最恐怖的情況就是遇到蜂,尤其黑尾仔(黑腹虎頭蜂)最兇,還要隨身備殺蟲劑自保。
去年,黃群洲成功爬上60公尺高的台灣杉採種,刷新個人攀樹高度紀錄;會感到害怕嗎?他笑稱,「有人問我都不怕高嗎?其實我在上面很舒服哪,看到好多種子,我就覺得好快樂!」
圖為黃群洲的採種夥伴廖家宏,在攀樹時繩索卡到鬼櫟枝條,耗費近兩個小時才順利上樹。(豐年雜誌提供)
黃群洲撥開1.2公分的毬果,檢查種仁的好壞和成熟度。(豐年雜誌提供)
圖為採種師隨身裝備,分別有拋擲引繩用的豆袋、殺蟲劑和輔助上樹的足部上升器。(豐年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