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93%受污染農地已完成改善 環保署:年底全數完成整治
環保署土污基管成立已滿20周年,今日召開「大坔迴生」20年紀實發表會。(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環保署土污基管會長期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整治與預防,有如「台灣的土地醫師」,成立已滿20周年,今日召開「大坔迴生」20年紀實發表會。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全台受污染農地約1196公頃,目前已有93%改善完成,其餘農地將於今年底全數完成整治。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2000年《土污法》通過,授權環保署徵收土污基金進行土水整治,2001年土污基金會因此成立,全面推動土壤及地下水的整治工作,20年來在整治實務面、法律政策面及科技運用面上不斷創新成長。
張子敬指出,經過土污基管會系統性調查受污染農地,全台約1196公頃,已完成改善約1108公頃(約93%),其餘農地將於今年底全數完成整治;「農地污染是長期的影響,過去很難找到污染行為人」,在科技的演進下,環保署研發出多項監測工具,未來將整合農田水利署、環保署督察總隊、水保處一同合作,運用科學技術有系統的監測底泥、灌概水道,揪出污染行為人,預防農地再受到污染。
至於事業污染場址,全台目前尚有57處。張子敬說,事業污染場址的整治難度較高,目前仍在努力中,但也陸續看到成果,例如RCA、中石化等案件。
為加速國內污染場址改善,環保署已研擬3階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整治技術認證制度,第1階段為「污染場址完成整治技術證明」,已核發7案,尚有14案審查中;第2階段為「有效性整治技術證明」,預計於明年開始實施,現正研擬相關執行方式;第3階段為「環境技術查證」,遵循ISO14034國際標準對技術的表現能力、創新性與環境友善程度作系統性的評價,從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出發,逐步涵蓋其他環保技術,並透過國際組織互相認證的方式,幫助國內環保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張子敬指出,我國土污整治的成果經驗吸引其他亞洲國家「取經」,台灣已經連任6屆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主席國,也與南韓、泰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錄(MOU),國際成績相當豐碩,可以說是亞太地區的樞紐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