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不再卡!「電磁智慧面」如同反光鏡 可消除95%通訊盲區
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教授張盛富團隊研發出「電磁智慧面」。(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近來不斷有5G用戶反應部分地區通訊不良,通訊設備會大幅降速、甚至斷訊,造成民眾使用5G的意願低落。為消除「通訊盲區」問題,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教授張盛富團隊研發出「電磁智慧面」,能如同反光鏡一般,根據不同環境加強電磁波微弱區域,達成最佳覆蓋率。
張盛富指出,在5G、B5G行動通訊技術發展中,電磁波會受到建築物、樹木、傢俱、照片等遮蔽和散射而形成通訊盲區,現行解決通訊盲區的方法是增設基地台、小基站或強波器,但這些作法不但耗電、增加業者營運成本、增加碳排放,且使用者也會有所擔憂,整體上也會影響城市景觀。
在解決通訊盲區問題上,張盛富團隊歷經3年時間研發出能增強基站效能新技術的「5G電磁智慧面」,透過「反射面」、「投射面」、「繞行面」這個3項技術,改變電磁波傳播路徑的效能。
張盛富說,「若把電磁波看成一種光,透過鏡子反射原理,就可以覆蓋被遮蔽的地區」,未來民眾只要將電磁智慧面設置於建築物的牆壁、玻璃門窗,就可改善室內通訊死角的問題;設置於戶外,也可消除建築物遮蔽產生的通訊盲區。
張盛富指出,相較於傳統設置小基站的作法,電磁智慧面的優點是不耗電且不需冷氣降溫;純被動電路,製造生產成本極低;薄片軟性外型,可裝置於建築的牆壁、玻璃門窗上,且可相容於建物裝潢,如此一來,可降低基站佈建密度,不但減輕使用者的心理脅迫,還可提高訊號覆蓋率與通訊品質,快速改善電磁環境,解決電磁盲區的問題。他估算,有了電磁智慧面,大概可省下佈建20%的小基站。
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李志鵬表示,傳統的無限通訊頻率較低,電磁波容易散射,較沒有死角的問題;但5G、6G的高頻電磁波是直線進行,且衰減速度非常快,因此通訊盲區較多。張盛富團隊研發出電磁智慧面,能成功消除95%以上的通訊盲區,且器材成本低廉,又能根據不同環境佈設,將來將會在5G、6G的應用上扮演重要的關鍵。
李志鵬說,未來5G應用非常廣泛,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工廠、自駕車、無人機等。雖然目前台灣使用5G的人雖仍不多,但隨著許多應用陸續開發中,他預估用戶將會逐漸增加。
5G電磁智慧面。(記者羅綺攝)
「繞行面」可沿著柱子佈建,消除因障礙物遮擋產生的通訊盲區。(記者羅綺攝)
「投射面」可聚焦外來基站訊號,改善室內訊號接收效果。(記者羅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