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何謂魚的成長名與季節名 ?

戶倉恆信認為,要談「Washoku(和食)」文化,必要言及日本語境中的諧音與具有「成長名」的和食材。(圖由鮨安提供)

戶倉恆信認為,要談「Washoku(和食)」文化,必要言及日本語境中的諧音與具有「成長名」的和食材。(圖由鮨安提供)

2021/10/21 08:27

戶倉恆信:

要談「Washoku(和食)」文化,必要言及日本語境中的諧音與具有「成長名」的和食材。從諧音而言,例如「すし(Sushi)」一詞的成立,雖然存有諸說,但不能排除與「壽詞」之間的關係。壽詞在日語中訓讀唸「よごと(Yogoto)」;音讀唸「じゅし(Jyu-Shi)」,是指在喜宴等所謂「晴之日(Hare-no-Hi)」上主人說的祝詞。隨著飲食形態的演變,「すし」一詞更衍生為適合過晴之日的菜餚,而在讀音上將漢字寫成「壽司」。至於因成長更名的食材,以「出世魚(Syusse-Uo)」作為典型例。

所謂「出世」,例如眾所皆知的德川家康(1543-1616),他的幼名稱為竹千代(Takechiyo),而到了成年時,當時的主人今川義元(1519-1560)將自己的元(Moto)字給予竹千代而改稱為元信(Motonobu),再改為元康(Motoyasu),等到獨立於今川氏才被稱為家康(Ieyasu)。於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更改該有的稱呼,叫做「出世」。Washoku文化,因為講究節日與季節食材的關係,在魚貨流通上產生了如晉升而改名的慣習。而且「出世」本身是喜事,所以將「出世魚」積極地用在晴之日的菜餚上。於是諧音與成長名這兩者成互為表裏的文化要素。

所謂「出世魚」,在此舉日語稱”ぶり(Buli)”的鰤魚作為範例。它的幼名稱わかな(Wakana),然後變成 つばす(Tsubasu),之後稱はまち(Hamachi),再來是めじろ(Mejiro),最後稱它為ぶり(Buli)。鰤魚之所以隨著成長改名,因為各成長階段肉質香氣的不同而變更調理法之故。有趣的是,這些成長名在日本各地又不盡相同,因此日本水產廳為尊重各地習俗而規定 :「對於成長名或季節名,只要一般的理解符合該內容的場合者,皆能記載各地不同的名稱。」那麼在此所謂「季節名」是什麼? 其典型之例,就是中文稱香魚的「鮎(あゆ,Ayu)」。

鮎之所以具有四季不同的名稱,因為它一生合致於春夏秋冬而融合於和食所要求的「旬(Syun)」概念之故。或稱「年魚(Nengyo)」的鮎,晚秋孵化於河口而漂到近海,於冬季稱為「冰魚(Hiuo)」。這時候的「稚鮎(Chi-ayu)」,大小不到兩公分。等到春季有鱗片,開始溯上河川而被稱為「若鮎(Waka-ayu)」。夏季六到八月的代表菜餚──「小鮎(Ko-ayu)」的鹽燒,它雖然要用小型的鮎,但在有些人因為看起來小而將夏季小鮎稱稚鮎,那是誤解的。就鮎的生長脈絡而言,指若鮎以前的情形才稱為稚鮎才合理。等到九月,入秋之後將它稱為「落鮎(Ochi-ayu)」。落鮎的外觀與夏季的差不多,但它體內已經開始有所變化。

所謂「落鮎」,是指準備產卵而順著河流往下游的鮎。因接近繁殖期,隨著往下游而雌落鮎的腹部也逐漸變大。可惜的是,台灣的養殖與冷凍技術太發達,因此很少人理解香魚的生態與四季有關,結果在盛夏的超市裡販售「帶卵香魚」也以為合理。其實它是前一年秋季,將「雌落鮎」冷凍保存後,通年隨時解凍並稱為「鮮魚」出售的。換言之,台灣的商人與消費者之間共同塑造,四季都能抓得到長得又肥又帶卵的假想世界。在此需冷靜思考的是,飲食文化是該被尊重而並不為經濟活動扭曲並凌駕的對象。

話雖如此,今年入秋在台灣出現了能夠使用 “活著、秋季、雄、小鮎” 這四條件食材的壽司店。而且驚喜的是,充分地活用將日本始終被忽視的「雄落鮎」整隻調理為一貫握鮨。喜愛鮎而自稱鮎黨的北大路魯山人(1883-1959)曾有言及,鮎之所以非在一流店內品嘗不可的理由 :「一眼就不疑其滋味,而將鮎嬌艷的姿態完全碳烤好。這是即將品嘗鮎的人,樂於感激外觀而想像美味的第一印象之故。」該壽司店就是如此僅用頭到尾四寸半的活小鮎,客人入店後從魚缸撈起來微微地碳烤好,並展現為嬌艷姿態的「小鮎握鮨」。

初次體驗的小鮎握鮨,筆者將吞食的感想,肉質比夏季小鮎淡白而同樣帶有那香氣也入口即化,但是似乎又多了一點甘味。後來聽師傅的話就豁然貫通,果然雄落鮎的肝膽小而卻多了「白子(Shirako)」,於是減少夏季帶苦味的落鮎,它體內多了精巢與脂肪增多而微微察覺到其甜度。那麼明年夏季,也繼續期待不同質感的「小鮎握鮨」吧。過去,落鮎之所以被遺忘,主要是如秋刀魚,秋鯖,秋鮭等,因為市場上出現以秋為「旬」的許多魚貨。在此忽然想起中文稱藍點馬鮫的さわら(Sawara),在日本隨著成長而先稱為さごし(Sagoshi),然後改為なぎ(Nagi),之後漢字寫作「鰆」的出世魚。其漢字聲符雖然是「春」,但鰆的「旬」卻是秋季。今後秋季的美味,也該將落鮎與其握鮨增添其中。

(作者是飲食文化研究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