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呈現花蓮日出香榭大道傾斜地景 空間藝術節召喚「日出未來河」

花蓮日出大道斜坡度約6%到9%,在下月的花蓮空間藝術節中,將有藝術家使用螢光膠帶貼紙呈現發光的斜坡道,引起民眾一起討論。(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日出大道斜坡度約6%到9%,在下月的花蓮空間藝術節中,將有藝術家使用螢光膠帶貼紙呈現發光的斜坡道,引起民眾一起討論。(記者花孟璟攝)

2021/10/18 21:14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政府斥資5億元把花蓮紅毛溪加蓋,用大理石造「日出香榭大道」,路面卻朝兩側住家傾斜「坡度約在6%至9%」,日前受颱風環流影響,周邊住家也一度淹水;花蓮縣政府預計11月舉辦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藝術總監林昆穎說,藝術節透過藝術來提問及回答,希望花蓮成為一個「看得見交流」的藝術節、形塑有共識的城市。

今年邁入第2屆的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下月19日至21日將在花蓮市、壽豐鄉舉行,主辦的花蓮縣府邀請2021台灣文博會總策展人藝術家林昆穎擔任藝術總監,以「溫花蓮」為主題,場地以日出香榭大道「日出未來河」為軸心,兩端是花蓮南濱公園日出廣場、花蓮文創園區,都將登場多項大型藝術活動;主題日出未來河共16組藝術家、30多個週邊店家參與「8道城市提問」等活動,邀請民眾共同加入。

藝術總監林昆穎說,自己也是花蓮子弟,身為返鄉遊子,對花蓮也有許多問題想問,想知道花蓮這片土地為什麼長成現在的樣子,比如早年的溝上人家,現在是棋盤格大道,花蓮人心中有期待也有爭議,藝術節將以「8道提問」轉化而成的跨域藝術作品呈現。

他說,其中一道問題「大道你要帶我去哪裡」,由藝術家謝佑承、王中原創作「校準:路徑」,以螢光膠帶貼紙呈現道路斜度的地景,在夜晚會發光,透過藝術引發大家討論,甚至包括「未來的未來,它有沒有可能回到一條河、一個親水公園」?希望透過眾聲呼喊出一個水到渠成的未來樣貌。他認為,藝術節的本身是中性的,正面我們召喚出來、負面的部份也不會忘記,「萬一淹水也是深刻的經驗,因為它就在你的家」。

其他包括曾令理「這原是一條河」,將在日出大道上製造出霧氣朦朧,讓觀眾回想起大道下方還有一條伴隨花蓮人長大的河流;賈茜茹「家族」則用二手家具拼裝成架高的客廳、長桌,呈現溝上人家、古蹟福住橋的意象;林清盛、陶維均「花式提問」則以一環扣一環的連續問與答,邀現場民眾一起加入提問及回答,呈現多元匯聚的花蓮聲音。

縣府表示,開幕活動將在11月20、21日清晨5點,邀請部落劇會所、原舞者、冉而山劇場、阿努、DJ汝妮演出,一起迎接魔幻的日出時刻;藝術節也將拉到壽豐鄉豐田社區,與參加民眾大玩「真人RPG」闖關,一起經歷返鄉青農遭遇的問題及挑戰。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下月登場,其中藝術家曾令理作品「這原是一條河」,用機器製造、重現水霧朦朧的場景,召喚出花蓮人有關紅毛溪的回憶。(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下月登場,其中藝術家曾令理作品「這原是一條河」,用機器製造、重現水霧朦朧的場景,召喚出花蓮人有關紅毛溪的回憶。(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將由原舞者等團體在南濱公園海邊,呈現日出儀式的開幕典禮。(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將由原舞者等團體在南濱公園海邊,呈現日出儀式的開幕典禮。(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主題「溫花蓮」,邀請2021台灣文博會總策展人藝術家林昆穎(左二)擔任藝術總監,花蓮縣長徐榛蔚(右)邀請遊客一起來體驗花蓮城市之美。(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主題「溫花蓮」,邀請2021台灣文博會總策展人藝術家林昆穎(左二)擔任藝術總監,花蓮縣長徐榛蔚(右)邀請遊客一起來體驗花蓮城市之美。(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