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線替代道路從舊社到新社 地方建議命名「道卡斯路」
新竹縣政府推動的台1線替代道路工程計畫,擬採橋梁設計,跨越竹北市澎湖窟圳生態景觀,獲地方文史工作者肯定。(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政府推動的台1線替代道路工程計畫,擬採橋梁設計,跨越竹北市澎湖窟圳生態景觀,獲地方文史工作者肯定,更建議未來將新建道路命名為「道卡斯路」,呼應舊社到新社的歷史,讓道路工程同時具環境與文化內涵,也讓大新竹區擁有第一條紀念平埔竹塹社的道路。
縣府表示,重新啟動的台1線替代道路工程計畫,由工務處在8月舉辦地方說明會後,完成所有前置作業,環保局預計本月25日舉辦環評大會,如經審查核備,即可正式向中央爭取經費,進入發包和施工階段。
工務處長林鶴斯表示,台1線替代道路主線規劃北端起於明新科大南側,從台1線分出,以高架橋往南跨越鳳山溪、頭前溪後,與南端台68線武陵高架匝道銜接,總長4.434公里,考量規模和經費龐大,將分1、2期工程推動,第1期為南端的台68線武陵匝道到中正西路(縣道118)間路段,第2期則從北端的台1線到中正西路。
前竹北市民代表許育綸等文史工作者表示,上述工程與澎湖窟圳3號碑生態暨景觀園區交會,該區有少見的湧泉自然資源,10多年前獲水利單位補助整治,他肯定道路設計採50公尺I型鋼樑橋跨越保留,讓澎湖窟圳維持原貌。
許育綸指出,根據文獻史料,平埔道卡斯族人原活躍在鳳山溪、頭前溪流域,以漁獵農耕維生,後因人口漸增,遷徙到新竹舊社、竹北新社等地,並往桃竹苗各地開枝散葉,其在大新竹的傳統領域正好與台1線替代道路路線相同。
許育綸說,竹北市擁有新竹縣定古蹟「采田福地」,為全台僅存的原住民祠堂,已故的前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理事長廖英授,生前也積極爭取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正名和文化復興;各地以原住民傳統領域命名的道路,有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台南市西拉雅大道、高雄市馬卡道路等,未來若能將新建的台1線替代道路命名道卡斯路,除了呼應舊社到新社的歷史,更能讓道路工程同時具環境與文化內涵。
新竹縣政府推動的台1線替代道路工程計畫,擬採橋梁設計,跨越竹北市澎湖窟圳生態景觀,獲地方文史工作者肯定。(記者廖雪茹攝)
地方文史工作者建議未來將台1線替代道路命名為「道卡斯路」,呼應舊社到新社的歷史,讓道路工程同時具環境與文化內涵,也讓大大新竹區擁有第一條紀念平埔竹塹社的道路。(竹縣府提供)
新竹縣政府表示,台1線替代道路主線規劃北端起於明新科大南側,從台1線分出,以高架橋往南跨越鳳山溪、頭前溪後,與南端台68線武陵高架匝道銜接,總長4.434公里。(記者廖雪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