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對「止痛」貢獻大 專家:發現痛覺機制助藥物開發
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4日)揭曉醫學獎得主,由來自美國的戴維·朱利葉斯(左,David Julius)與阿登·帕塔普蒂安(右,Ardem Patapoutian)。(法新社)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諾貝爾獎醫學獎(生醫獎)今天(4日)揭曉,由來自美國的戴維·朱利葉斯(David Julius)與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發現人體對溫度、觸覺的感受機制而共同獲獎。國內專家進一步說明主要發現是與感覺有關、涉及神經末梢的離子通道,尤其找到人類疼痛感的機制,促進經由抑制離子通道研發止痛藥物。
陽明交大生科院院長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連正章表示,David Julius發現的離子通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TRPV1,可由高溫痛覺、辣椒啟動,另一種是TRPM8,則可由低溫痛覺、薄荷啟動;Ardem Patapoutian則是發現與觸覺有關的離子通道,例如按壓皮膚會有感覺。這一系列的離子通道很廣泛,有不同的命名。
連正章指出,簡單地說,這兩個人的發現就是與人類日常生活可以感受到外面的溫度、吃東西感覺到很辣,甚至有紅腫熱痛感,以及觸覺有關。
連正章說明,離子通道向來是研究疼痛領域最重要的一環,可以知道「痛」是如何產生,像是末梢接觸到外界刺激的起始離子通道結構,以及經神經傳到大腦裡面的機制,止痛藥物的設計開發就是可以針對抑制相對應的離子通道進行設計,進而成功阻斷特定神經的疼痛,對於慢性與急性疼痛的緩解是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