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大減之1》上半年就醫量減逾2千萬件 小兒、耳鼻喉科最慘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民眾就醫次數大減;示意圖。(資料照,記者林惠琴攝)
相關新聞請見:
就醫大減之3》健保預撥、暫付款救急 醫界紓困補助待衛福部核定
首次上稿 09-12 23:24
更新時間 09-13 06:27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受到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相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民眾就醫量大減2647萬件,尤其6月就下降3成、減少1000萬件,醫院以小兒科降幅28.1%、西醫基層診所以耳鼻喉科32.9%影響最大。
根據健保署統計,今年1至6月就醫量約1.66億件,較去年同期1.77億件減少6.2%,更較前年同期1.93億件減少13.8%。若以前年為基準,4月下降5.7%、200萬件,5月發生社區傳播後,降幅為23.8%、800萬件,6月更下探至30.3%,減少1000萬件。
以不同醫療院所層級來看,就醫量減最多的是診所,較前年1至6月減少1690萬件、降幅17.1%,以耳鼻喉科減少32.9%、小兒科29.1%最多,費用減幅均超過2成。不過,內分泌科逆勢增幅22.4%、精神科也有19%%,費用成長33.1%、24.2%。牙醫、中醫就醫量則減少逾1成。
至於醫院減少491萬件、8.8%,就醫量減以小兒科28.1%、復健科21.1%、耳鼻喉科20.3%最多,費用也減少7%至16.2%;成長件數則是血液腫瘤科7.9%、風濕免疫科1.5%最多,費用更增加18.8%、10.2%。
健保署醫管組專委劉林義表示,就醫量減推估主因包含一、小兒科、耳鼻喉科減少最多,主要是民眾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減少呼吸道病症發生;二、避免群聚,醫院服務量能降載,將不緊急手術往後延;三、開藥以慢箋為主減少就診頻率。不過,像是癌症等須緊急治療的科別,就醫件數仍成長,加上近年健保提高急重難症給付金額,整體費用也提升。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民眾落實防疫措施,使呼吸道疾病下降致就醫減少並非不好,降低使用醫療資源,其實是全民之福;復健科就醫減少可能與民眾擔心醫院風險,自行減少相對低醫療需求的項目頻率有關,或許也可利用此機會研究復健利用率多寡是否影響病況嚴重度與恢復度,作為日後調整部分負擔參考。
洪子仁也提到,疫情反映出像是疾病嚴重度高、遺傳性特殊疾病,或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病,都是不得不就醫的狀況,因此相關科別影響較小。不過,從疫情回穩以來,原本延遲的一些手術項目,都已陸續恢復,8月算是回到疫情前差不多的水準,差異在5%以內。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