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權益條款」修法 公聽會正、反意見交鋒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邱志偉、何欣純、蔡易餘今天邀集政府單位及專家學者召開公聽會,討論專利法「維修權益條款」修法事宜。(記者謝君臨攝)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鑑於各界討論「維修權益條款」聲音與日俱增,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等人今天於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討論「專利法」修法事宜。贊成納入維修權益條款者,以消費者權益、國內產業及勞工權益發展支持修法;反對者,則以單一訴訟事件就貿然修法,違背政府鼓勵研發創新、影響外商投資意願為由,不支持修法。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邱志偉、何欣純、蔡易餘今天邀集政府單位及專家學者召開公聽會,討論專利法第136條條文修正草案。修法提案人邱議瑩說,增訂維修免責條款,讓民眾和台灣汽車零組件廠能在不違反專利法的情況下,生產、銷售、使用未經原廠授權的副廠零件,使民眾有選擇正副廠零件的自由
針對立委提案修法導入維修免責條款,智慧財產局說明,外商來台投資、產業研發創新均與智財保護環境息息相關,維修免責條款恐引發架空設計專利保護、背離政府「創新立國」的政策。對於修法,國內汽機車產業尚無共識,反對者擔心中國和東南亞副廠零件傾銷台灣,損害國內產業利益。
智慧局說,我國汽車零件主要以出口為主,而美國為最大出口國,美國經過多次立法引進維修免責均鎩羽而歸,修法恐仍無法解決出口問題。台灣未發生原廠壟斷市場,消費者無法使用副廠件致零件價格高漲問題。若真的發生,也有公平法可以處理。維修免責條款屬跨部會的議題,仍須審慎整體評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劉尚志說,維修權益條款之所以必須制定,是因為汽車零件外觀設計所獲得的權利,在新車市場受到保護後,不當地延續到汽車售後市場,使得消費者在維修零件的選擇造成過度限制,也不利於汽車零件產業的發展。條款制定對產業創新、經濟發展與消費者權益,能有適度平衡。
東吳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章忠信認為,專利法採屬地主義,我國專利法單方面開放維修免責條款,外國沒有開放,則國產零件依舊不能外銷,其他地區低價或劣質零件反而可以進入本地市場,得失之間,大家要想清楚。
律師王雅泠表示,維修權益條款的核心價值,是在汽車原、副廠零件充分競爭的維修市場中,給予消費者自由選擇的機會。台灣民眾對副廠零件的接受度超過64%、支持維修權益條款入法更高達99%,卻始終無作為,若待汽車原廠大舉來台,消費者無奈僅得接受價差最高達19倍的原廠零件,成為立法延宕的犧牲者。
台大法律系教授李素華指出,「產業升級、產業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絕非口號,尊重專利權及創新研發者的努力,是前進與努力的第一步。立法機關及行政機關不應該為了確保「賓士車」或「進口車」車主的低價維修權益,因而犧牲國內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方向與步驟。
虎山實業公司總經理陳映志說,台灣汽車售後零件產業穩坐世界第一,年產值均維持2000億元以上並持續成長,對台每年GDP貢獻近 3000億。整體產業鏈包括3400家以上製造商、維修車廠、外銷貿易、代工中小企業等。維修權益條款能創造公平開放的競爭市場環境,免於國外車廠壟斷售後維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