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照種百香果 屏東神農獎棗農疫情中衝出事業第二春
屏東的百香果歷經冬天的洗禮。(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屏東縣是蜜棗生產重鎮,產季在4月結束,以種蜜棗獲神農獎的高樹鄉農民潘志民,錯開蜜棗產期,利用燈照技術種植百香果,今年首度上市,雖然強碰疫情,仍透過宅配衝出好成績,繼蜜棗後,開創事業第二春。
因為種植高品質蜜棗,曾獲神農獎肯定的潘志民和妻子康玉青去年底首度嘗試種植百香果,他表示,去年10月種植「台農一號」品種的百香果,長到差不多60公分時開始燈照催花,這樣從3月起就可以開始陸續採收。
潘志民表示,百香果約在攝氏15度以下生長停滯,冬天中部無法種植,利用調整錯開產期,屏東百香果採到6月,7月開始由中部百香果上市,所以在4到6月間,屏東的百香果非常有優勢,加上經過冬天的低溫期,蓄積的養份多一點,風味更多元,所以他才選擇其為第二作物。
潘志民以溫網室,種植1.5公頃的百香果,採吊網式,棚架下顆顆碩大的百香果,自然完熟後掉落吊網上,再以人工收集,因為錯開中部產期,價格相對穩定。
百香果的風味是來自於土壤的有機肥,潘志民在有機肥使用上特別講究,採多元有機肥讓香味更濃,通路以宅配及拍賣市場為主,目前也加入屏東縣政府的「防疫屏安箱」特產採購平台。太太康玉青建議,喜歡吃甜一點的百香果,可等到百香果表皮出現皺摺再品嚐,酸甜回甘,是最佳賞味期。
神農獎棗農潘志民用溫網室、吊網式技術種植百香果。(記者羅欣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