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漁業白皮書出爐 鹹水養殖成主力、綠能發電2025可望達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委會今天邀請養殖業與學界代表等共同舉行「養殖漁業整合政策及具體措施規畫研討會」,提出我國的養殖漁業目標,重點之一為生產轉型、綠能共構,將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預定於2025年前達成4GW綠能發電量目標,且先鎖定4702公頃較無社會與生態疑慮區域先行推動。
今年適逢我國面臨56年來無颱風,今年梅雨季節更可能進帳有限,因為氣候變遷,漁業署提出的未來4年養殖漁業白皮書中提出為了合理利用水土資源,陸地上的養殖淡水魚塭與近海用箱網養殖的鹹水魚塭,將從現今的55%比45%,轉為35%比65%,也就是說未來將以鹹水魚塭養殖為主。
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整體水產品生產量不變,且陸地魚塭將集中發展,發展各地特色養殖漁業,另外目前我國養殖漁業從業人口平均年齡約57歲,為了鼓勵青年投入,培訓在地養殖青年,將就目前的5處聯誼會擴大在全台成立12處聯誼會,預計會員將收2500人。
農委會近年積極推廣在室內魚塭上架設光電板,光電板的覆蓋可減少水分蒸發率與降溫外,對於養殖漁業業者來說,「綠電」也是一筆額外的收益跟進帳,小英政府曾表示目標在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發電量20GW,農地光電的目標是8GW,其中農業的綠能發電將扮演重要角色,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養殖漁業的綠能發電目標鎖定在2025年達成4GW,會先就4702公頃較無社會及生態疑慮的區域先推動,漁業署也目前盤點130場、279公頃有意推動設施型室內養殖場結合屋頂行太陽能、智能、節水的循環水系統,發展韌性友善的生產模式。
農委會企劃處去年9月曾指出,室內養殖業者對養殖場屋頂架設光電板反應踴躍,露天魚塭部分,避開鳥類群據點後,盤點全國4萬公頃魚塭,初步篩選約近8千公頃魚塭來發展漁電共生,目前台南跟嘉義有6處示範場達6百多公頃,一年發電量已達0.449GW,未來該模式將推動到全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整體養殖漁業的發展計畫中,包含冷鏈、養殖漁業等相關經費等包含4年中長期計畫中若全部到位將會有87億元,且這些預算尚未含公務預算。
據了解,以雲嘉南的養殖業者來說,一甲地租給光電業者年收入可以達到40萬元,對雲嘉南較粗放的養殖漁業業原本年入約2百萬元來說,多的40萬是一筆不錯的收益,但屏東地區的養殖大多是較高經濟的石斑魚等魚種,如一甲地的石斑魚可能收入約500萬以上,對於養殖石斑魚,目前農委會水試所還在評估光電板覆蓋後是否可提升育成率,說若評估後可提升,相信會大幅提高較高經濟產值的養殖漁業業者意願。
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記者楊媛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