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東湳里有16間土地公廟 每年辦福德派對成地方特色
豐原東湳里有16間土地公廟。(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祭祀土地公是台灣常民信仰,遍佈大城鄉野的土地廟,也是台灣為數最多的廟宇。台灣的土地公廟有大有小,類型迥異,許多農村地區的村里福德祠數量至少10座起跳,台中大甲一個里竟有45座土地公廟,而豐原東湳里16間土地公廟,每年舉辦福德派對,成為地方特色。
台中市府曾經統計29區較具規模的土地公廟數量,以東勢區102座居冠,但台中市大甲區幸福里有45座包括小型、石棚式福德祠,密度堪稱台中市有調查的區域最多。豐原區東湳社區自2013年辦理全台唯一的土地公遶境,連續舉辦多年活動,邀請社區民眾遶行住家附近的16間土地公廟。
台灣的土地公廟依所在的區域可分為田尾、水頭、庄頭、山頭等福德祠。台中海線地區文史工作者張慶宗指出,福德祠祠體有多種類型,有3粒卵石砌成的小型石棚式。有廟後方土堆種樹的「土社式」,廟周圍建有涼亭的「涼亭式」,石板小祠式,小祠、中型祠與大廟等主要類型。早期客家聚落習慣在路頭、路尾、水頭、水尾跟橋頭供奉祀土地公,數量也較閩南聚落稍多。
張慶宗說,各村里土地公廟多寡與區域型態跟面積範圍相關,都會區寸土寸金土地公廟較少,幸福里多達45座福德祠是堪稱是台中市已有調查的區域,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村里。其中幸福里東明路37號旁與苗栗縣苑裡鎮上館里交界的「水頭福德祠」為客家形式的「伯公廟」,與往昔曾是客家聚落有關。
豐原區東湳社區屬於閩南鄉村聚落,社區住戶密集,社區每年發起「福德派對 遶境盛典」,也藉機聯絡社區居民情誼,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參加,也設計出Q版土地公、土地婆圖案的毛巾、T恤與寶福德大型公仔,每年以土地公派對跟園遊會、晚會與踩街方式辦理,邀請街頭藝人演出,吸引年輕人與學童參與,讓土地公成為社區特色。國際知名的福爾摩沙國際電影節創辦人導演洪馬克,今年寒假親自指導4名弘光科大學生拍攝東湳里土地公廟紀錄片。
東湳里長唐志勇說,土地公在各地是地方的信仰中心,東湳里的土地公廟數量雖非豐原最多,但除了傳統遶境也透過踩街活動,增添創意,讓民眾認識地方特色跟信仰,去年土地公遶境活動因疫情關係停辦,今年要視疫情決定是否辦理。
豐原東湳里土地公是地方信仰特色。(記者張軒哲攝)
豐原東湳里土地公大型公仔,模樣可愛。(記者張軒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