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工作者壓力大 記協︰應建立守望機制、投訴平台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今在立院舉行「台灣新聞自由與記者權益監測計畫」成果發布會。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左2)亦出席力挺。(記者吳書緯攝)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記者在工作場域會遭遇各種挑戰,然而背後所遭遇的壓力和威脅鮮有人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今天發布相關調查報告,揭露新聞媒體工作者在工作中感受到威脅來源前3名分別為:媒體老闆的壓力、工作不穩定性、政府機關的壓力。記協與媒觀呼籲,建立經常性的記者權利守望機制及投訴平台,刻不容緩。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今在立院舉行「台灣新聞自由與記者權益監測計畫」成果發布會,監測計畫由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IFJ)出資贊助,委託記協和媒觀組成的工作團隊執行,邀請來自電視台、平面、新媒體的媒體工作者,分享在各自工作場合權利遭受侵害的經驗,並發出問卷調查,完成《2020台灣媒體工作者權利受害紀錄》。
根據調查顯示,在過去一年中,新聞媒體工作者在工作中感受到威脅的來源前3項為「來自媒體老闆的壓力」占30.1%、「工作不穩定性」占25.3%、「來自政府機關的壓力」占23.8%。
調查也發現,受訪記者認為不實訊息與疫情訊息法規對新聞工作自我審查有所影響,在政府打擊假訊息與疫情影響之下,記者們或其所任職的媒體機構會顧慮受罰的風險而進行自我審查。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執委吳柏軒表示,這次調查有33%的記者認為缺乏通報機制,故成立「台灣媒體工作者權利觀測站」,希望提供新聞同業更安全、迅速的反應問題的空間,目的希望收集台灣媒體工作者所遭遇的狀況。
此外,吳柏軒也呼籲,無論政府、民間或是媒體,都應該增進社會大眾對媒體識讀的能力,透過對媒體產製背景的了解,進而選擇良好閱聽環境,根本性地改善媒體工作者的勞動環境與條件。
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理事鄭一平提到,應正視媒體人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同此次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件,許多救災人員事後表示有創傷,被派去的記者也有,除承受現場以及公司的壓力,反觀美、日、韓等國,記者若被派去類似的重大事件,完成後立刻休假,由公司安排進行心理諮商,然而台灣沒有相關機制。
為改善既有新聞媒體工作者的環境,記協與媒觀並呼籲,NCC應將「編輯室公約」與勞動權益作為有線、無線廣播電視台審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