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南溪上游堰塞湖釀災 台東林管處持續追蹤應變
卑南鄉大南溪上游12公里處於2月5日出現堰塞湖,經評估對於下游並無直接危險。(台東林管處提供)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卑南鄉大南溪上游12公里處於2月5日出現堰塞湖,經評估對於下游並無直接危險,研判堰塞湖一次性潰決的機率低,除非是遇到颱風豪雨或長時間之連續降雨,累積大量降雨才會發生。
汛期將近,台東林區管理處昨晚在下游的卑南鄉東興村活動中心邀集部落居民及相關單位出席大南溪堰塞湖說明會,針對堰塞湖現況可能影響及未來颱風豪雨期間相關應變機制進行說明。
針對2月5日形成之大南溪上游12公里處堰塞湖,台東林管處除持續利用衛星影像、無人機空拍、水位監測設備及協請空中勤務總隊第三大隊第三隊進行空勘,追蹤堰塞湖變化情形外,也與達魯瑪克部落及社區巡守隊協力合作,持續掌握下游水位變化動態。有鑑於大南溪堰塞湖仍屬不穩定狀態,林管處也於堰塞湖下游沿線必要地點設置敬告牌誌,提醒下游及鄰近社區居民,應避免進入該行水區域活動,以維護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台東林管處與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之研判結果,堰塞湖形成後於2月11日發生溢流並形成溢流水道,蓄水量有明顯降低,然該處受到不穩定坡面之影響,堆積土石仍持續略增,由4月7日衛星影像判釋結果,目前堰塞湖蓄水面積約8.5公頃,蓄水量約170萬立方公尺,且壩體持續有溢流現象,水流並未阻斷,另為追蹤下游水位變化,該處並於下游大南電廠與利嘉圳裝設水位計以直接掌握水位變化,進而評估上游堆積壩體之變化情形。
台東林管處委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利用壩體蓄水量進行潰壩演算,研判堰塞湖一次性潰決的機率低,除非是遇到颱風豪雨或長時間之連續降雨,累積大量降雨才會發生,且經模擬潰壩流量水位對於大南溪出口段及利嘉溪段水位抬升情形尚低於行水區域可容許通洪量,雖不致對河防安全造成直接影響,但對河道行水區將有直接衝擊,因此建議持續維持河道範圍之管制。
處長吳昌祐表示,5月份即將進入汛期,該處將持續掌握天候變化及堰塞湖動態,與當地社區巡守隊合作加強該行水區域沿線巡視工作,同時透過發布新聞,並依堰塞湖相關應變措施及流程,當有劇烈天氣發生或是堰塞湖出現明顯變化時,儘速通報台東縣政府、卑南鄉公所及鄰近社區或部落等相關單位,以利啟動應變作為,確保下游及鄰近社區之安全。
卑南鄉大南溪上游12公里處於2月5日出現堰塞湖,經評估對於下游並無直接危險。(台東林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