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擬加嚴營建空污管制 限期未改將勒令停工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表示,新制可讓PM10年減量3415公噸。(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營建工程排放的懸浮微粒(PM10)約占全國各污染源排放量的15%,不過每年約10萬件營建工程,平均會接到超過3000件民眾陳情;為了提升管制成效,環保署今日預告「營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祭出提高工地覆蓋率、設置自動洗車台、污染全面監控等措施,新法將於明年上路,違者將面臨最高2000萬元罰鍰,且限期未改可勒令停工。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表示,營建工程與民眾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據統計,近3年營建工程施工中工地數年平均有10萬件,每年接獲民眾陳情就有3678件,因此希望藉由強化營建工程的管理措施,改善粒狀物的排放量。
蔡孟裕指出,目前在工地管理部分,並未強制規範洗車台規格,造成出入口泥沙外帶、工地內部覆蓋不足,這現象又以區域開發及疏濬工程的車輛最多,洗車缺失比例較高,「車子開過去常常揚起滿天風砂」。
因此環保署將強制規範區域開發及疏濬工程須設置自動洗車台,讓廢土不外送、減少揚塵;同時也規定,工地延伸路口不得有路面色差,強制業主負起清掃周邊道路的責任。
蔡孟裕另指出,目前規定,規模較大的一級工程工地覆蓋率為80%、二級工程為50%,但環保署發現,當施工區域覆蓋或灑水比例不足時,容易產生揚塵,影響周邊住戶的生活環境,因此也將加嚴覆蓋率規範,一級工程工地提高至90%以上、二級工程提高到70%以上。此外,第三級空氣污染防制區的第2級工程,圍籬高度將從原來的1.8米增高至2.4米。
另外,為了全面監控污染,將規範面積達1萬平方公尺且工期達1年、外運土石體積達1萬立方公尺的大型工程須設置監測儀表、錄影系統,監督工地是否管理不周或未落實空汙防治措施;而施工機具、車輛易排放黑煙,也須每日紀錄進入工地資料,並提供低汙染排放證明;若要拆除建物、刨除柏油等,一律要求施工前須先灑水,並在施工中收集粉塵。
蔡孟裕說,初步估計新制可讓PM10年減量3415公噸,草案預定於一年後上路;違者將依《空污法》裁罰新台幣10萬至2千萬,且若1年內2度被要求限期改善仍不改,就可能面臨勒令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