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振興萬華 北市府擬先改善艋舺公園 邀大家集思廣益

    白天聚集在艋舺公園的大部分是附近的長輩居民,少部分為街友。(資料照)

    白天聚集在艋舺公園的大部分是附近的長輩居民,少部分為街友。(資料照)

    2021/03/06 19:21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位於捷運龍山寺站出口的艋舺公園,街友列冊數高達111人,加上設施老舊、環境管理不易,令遊客敬而遠之,台北市議員吳沛憶認為,關鍵在於不當的規劃設計,市府應納入歷史文化做整體改造;北市府認為,若改造艋舺公園將街友元素融入,不但能成為特色,更能成多元共融的典範,本月舉辦「艋舺公園景觀改造競賽」,盼網羅景觀設計好手,將街友元素納入,激發不同可能,整體改造工程最快能在3年內完成。

    艋舺公園常聚集街友、老人,白天下棋聊天,晚上則在地上鋪棉被睡覺,環境管理是一大問題,據北市社會局統計,萬華區去年底街友列冊數190人,艋舺公園則高達111人,社會局今年1月20日下午至艋舺公園訪視,經現場統計,列冊街友人數約40名,公園處駐衛警現場觀察,社區民眾約有400名。

    吳沛憶表示,艋舺公園在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的任內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當時市府搭配龍山寺觀光和捷運興建,期待以艋舺公園作為翻轉城市東、西發展失衡的樞紐,卻忽略當地使用者慣行,糟糕的設計,改變當地生態,讓此處變成遊客眼中的汙名化的恐怖地景。

    吳沛憶向市府爭取「艋舺公園改造」,盼把空間規畫不佳、缺乏設計特色的艋舺公園,打造程萬華觀光新地標,於是北市府辦理願景工作坊,找當地居民、團體討論,並辦理「艋舺公園景觀改造競賽」,吸引景觀領域專家參賽,讓改善艋舺公園有更多的可能,競賽作品自3月25日截止、4月15日公布結果。

    副市長蔡炳坤受訪表示,萬華被列入台北市無圍牆博物館之一,統整各局處,進行各項工程整建,並串聯場館、活動,像西門紅樓、台北文獻館、鄉土教育中心皆推出城市走讀觀光,也改善西門町至龍山寺間的人行環境,至於艋舺公園因聚集不少街友、長輩,在規劃改善上需為他們做考量,因此舉辦競賽,盼廣納意見,未來市府也會統整、以此為討論並規劃。

    蔡炳坤坦言,艋舺公園缺少特色,但能以人文歷史、文化節慶做思考,部分聲音認為街友是大家不敢到艋舺公園的原因,不過公共設施應考量基本人權,應將居民、街友融入,創造彈性多元的空間,或許能成為艋舺公園的特色,不但可緩解當地使用的情況,更能成為多元共融的典範,預計4月底做改造的先期規劃,趕在今年底編列明年度預算,先做必要設施,至於較複雜的工程則在明年編列,預計整體改造能在3年內完成。

    蔡炳坤指出,台北市社會局目前針對街友管理,要求街友行李僅能「一人一袋」,早上7時至晚上21時,把行李固定放置在定點位置,並設置棚架擺放,改善街友行李亂象,另外也提供就業協助、醫療服務、生活補助等,每月兩次跨機關訪視、稽查,先解決環境上的問題。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秘書長陳彥良受訪表示,艋舺公園因在龍山寺對面,更像是龍山寺延伸的廣場空間,沒辦法像一般公園做草皮、遊具,它肩負文化的意象,也因在商圈、夜市附近,有串聯的功能,加上聚集固定使用者,是個特別的存在,更應將不同元素融入。

    街友在艋舺公園打地舖。(記者楊心慧攝)

    街友在艋舺公園打地舖。(記者楊心慧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