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年投2千萬 助「偏遠小校」翻紅成「額滿實小」
台北市溪山實驗小學曾是電影《魯冰花》的拍攝地點,校內有一座專業級的磚窯烤爐,校長施春明(右)表示,創新關鍵在於課程的轉型,除保留國語、英文及數學等3科部定課程外,其餘課程均統整融入「溪山生態」主題式課程。(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國教署協助各實驗教育學校提升教學,每年補助2千萬元以上,使原本有裁併校危機的小校,因課程創新發展而起死回生,並結合在地資源與特色,成為炙手可熱的實驗小學。
國教署組長武曉霞舉台北市溪山實驗小學為例,該校曾是電影《魯冰花》的拍攝地點,依山傍水,但因位處內雙溪郊區,105學年度新生僅9人,如今已成為額滿學校。
溪山實小校長施春明表示,創新關鍵在「課程的轉型」,除保留國語、英文及數學等3科部定課程外,其餘課程均統整融入「溪山生態」主題式課程。
溪山實小有一座專業級的磚窯烤爐,施春明說明,上課時學生到「磚窯爐」前集合,老師熟練地生火添柴,並與學生討論生火的原理與技巧,接著轉移陣地至「手藝教室」,學生從領取麵粉、揉麵團開始,再將屬於自己的麵包送進磚窯爐,下午進行「步道踏查」課程,認識社區建築的歷史、菜園及果樹,回到學校時,上午的手作窯烤麵包剛好出爐享用,這樣一天的課程已安排融入各領域學習,讓學生們自然的跨域統整學習。
武曉霞也舉新竹縣北埔鄉的大坪實驗小學為例,該校位處翠綠山林間,因地理位置偏僻,曾經面臨裁併校危機,直到引進多元智能生態美學的特定教育理念,成為實驗教育課程典範。
校長彭銘君表示,大自然的魔力可引發學生強烈好奇心,因此把校園打造成「蝴蝶餐廳」,每年吸引十幾萬隻蝴蝶「尋蜜」而來,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並建置親水生態池,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觀察蝌蚪及蟲類、且利用廢棄塑膠盒培養小小生態盒。
彭銘君也說明,學校每週安排兩堂自然探索課,並培育學生成為蝴蝶生態校園導覽員,向訪客解說校園中的蜜源植物、角紋小灰蝶等動植物,社區也因大坪實驗小學的蝴蝶,招來遊客、生態專家、攝影愛好者等人流,農村改造及社區發展因此發生,匯集正向循環的地方創生。
新竹縣北埔鄉的大坪實驗小學為位處翠綠山林間,因引進多元智能生態美學的特定教育理念,成為實驗教育課程典範。(教育部提供)
新竹縣北埔鄉的大坪實驗小學,校園打造成「蝴蝶餐廳」,每年吸引十幾萬隻蝴蝶「尋蜜」而來,學生擔任解說導導員。(教育部提供)
台北市溪山實驗小學除保留國語、英文及數學等3科部定課程外,其餘課程均統整融入「溪山生態」主題式課程,畢業旅行安排了7天6夜單車行。(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