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生育補助太少 學者:應拿出補助到15歲魄力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我國生育補助太少,沒有人會因為每個月幾千元補助去生小孩,政府應該參考日本安倍政府將子女教育補助延伸至15歲的魄力,投入更多資源解決問題。。(記者方賓照攝)
相關新聞連結:
年輕人不敢婚、不敢生 學者:工時過高是主因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我國生育率持續低迷,去年還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舉座談會討論因應對策。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我國生育補助太少,沒有人會因為每個月幾千元補助去生小孩,政府應該參考日本安倍政府將子女教育補助延伸至15歲的魄力,投入更多資源解決問題。
國政基金會今天召開「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挑戰及因應對策」座談會,主持人陳宜民指出,我國育齡婦女總生育率持續降低,2010年虎年曾降到每位婦女僅生0.895名嬰兒,政府為挽救低迷生育率,將少子女化現象提升為國安議題,陸續推動「完善生養環境方案」、成立「少子女化對策辦公室」,但近年生育率仍僅1.1人左右,去年還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顯見政府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辛炳隆認為,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分為意願、能力,政府應該針對有意願生但沒能力的對象推動政策,除了比較能解決,也能帶動同儕生育,我國生育補助很少,沒有一對夫婦會因為每個月幾千元補助去生小孩,如果政府認為是國安問題、是社會投資,大幅度提升預算是有必要的,除了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先前選總統曾拋出「6歲以下國家養」,前日本首相安倍主政時,甚至將子女教育補助延伸到15歲,我國政府應拿出這種魄力,投入更多資源解決問題。
辛炳隆表示,少子女化問題若持續惡化,也會影響勞動力供給,連帶讓政府財政稅收惡化,當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政府稅收減少、社福支出卻增加,雖然影響不是那麼立即,但我國基層人力嚴重不足,又有約100萬國人在海外就業,這些人未來生兒育女也在海外,影響已慢慢浮現,應加強力道鼓勵生育。
他也質疑,為什麼保母津貼金額不如育兒津貼,形同逼迫婦女育兒時離開職場,應該給相同金額。
辛炳隆說,長期來看,往後20年,台灣面臨勞動供給減少、需求減少兩種趨勢,避免勞動力供給減少、鼓勵企業自動化勞動需求,時間軸的平衡很重要,「新經濟來台法案」讓資深移工申請永居,能在台灣生兒育女,很遺憾現在被擱置,哪怕是「假技術真外勞」,只要人願意留下,對生育率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