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汽化發電咧?外埔綠能園區 議員要求市府調查、修約
外埔綠能園區只會廚餘發電,稻稈、木料汽化發電廠卻停擺,台中市議員吳敏濟要求市府調查及修約。(吳敏濟提供)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外埔綠能園區是循環經濟指標,台中市議員吳敏濟今天在市政總質詢質疑,外埔綠能園區簽約3年餘,目前汽化發電廠仍未運轉、廚餘發電廠惡臭未改善,市府需要載廚餘到園區處理,還要支付1公噸1000元,但是跟農民收稻稈防止燒稻草,因為要付錢給農民,只收兩期就不收了,市府每年淨投入7000多萬元,他要求調查及更改合約。
環保局代理局長陳宏益說,合約若執行不了會調整,若屆時有相關法律問題會請法制局協助。
吳敏濟今天市政總質詢說,市府以ROT方式成立外埔綠能園區,做為台灣第一座廚餘發電及稻稈木料汽化發電廠,一舉解決民眾會焚燒稻稈的問題,106年8月28日簽約,廚餘發電今年8月已售電給台電,一度電5.17元,11月份平均每日進料為74公噸廚餘,已達合約數量最高100噸的4分之3。
吳敏濟指出,但是3年問題已浮現,環保局要負責廚餘發電廠進料的收運、自備車輛機械、衍生物沼渣和沼液清除處理,還要支付每公噸進料1000元的處理費給廠方。
若加上人事成本、油料及維護費用,概算每年要花費7800多萬元,扣除地租、固定回饋金和變動回饋金的156萬多元收入,政府每年淨投入的成本高達7700多萬元,這尚未計入前期投入的購車及設備成本的折舊,如環保局1180多萬元,以及環保署補助5300多萬元。
此外,園區備受批評的部份在於惡臭問題,吳敏濟認為,原因在於廚餘回收車是在開放空間進料,導致酸臭味四逸,對此環保局已連續開單告發9次,最高30萬元,但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
吳敏濟表示,更重要的是,原定發電量是廚餘發電廠3倍的稻稈、木料汽化發電廠停擺,收了二期稻稈之後,至今尚未運轉,倉庫幾近滿倉沒有去化,目前處於違約狀態,環保局依約開罰無效。
吳敏濟要求,環保局必須弄清楚究竟是如廠方所言,受疫情影響,國外設備商技術人員無法來台調整設備,還是廠方必須支付稻稈收運費用每公噸1100元,因此採取拖字訣。
吳敏濟認為,簽約已過3年的修約週期,要求市府修改契約,重新訂定權利義務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