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百年 邀民眾追尋戶籍家族史
高雄市教育局長謝文斌(左起)、高雄市副市長史哲、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民政局長閻青智、文化局長王文翠,今在高雄市三民區戶政事務所出示申請的家族戶籍謄本。(記者許麗娟攝)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今年是高雄之名因地方制度變革出現滿百年,自1920年高雄州設立起,至今保存完整日治時期的數位戶政資料,高雄市文化局今舉辦「百年追尋:那些年戶籍謄本告訴我們的故事」,邀民眾一起來查詢家族的戶籍資料,認識祖先、共書高雄生活史。
台灣戶籍登記自1896年日治時期開始,1906年啟動正式記載,1920年高雄州設立,同年台灣第一次與日本國土同步進行大規模的戶口調查,當時的普查完整地記錄了高雄的市民群像,從現居地、戶籍所在地、日本世襲身份族稱(台灣人無)、成為戶主的年月和理由、種族、職業、家戶種別,甚至詳細到個人遷徒、婚姻、死亡、地址變更等記事,以及有無吸食鴉片、纏足、種別、殘障註記、種痘、是否為婚生子女等無一遺漏。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指出,台灣自日治到戒嚴時期是警政一家,直到1992年警察與戶政才正式分家,在戶籍資料完成數位化後,尤其回溯到日治時期戶籍的全面數位化,這些戶籍資料都可以在全國的各戶政事務所申請。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表示,高雄的名字是日本人拿京都一處地名「高雄」的命名,因為日文發音和打狗音Takao很像,做為城市子民,希望大家都能認識自己的歷史,而做為家族的一份子,也應該認識自己的家族。
史哲說,台灣有這麼完善的戶政系統,經歷了戰火卻沒有被摧毀,希望阿公帶孫子來溯源尋史,他自己也是利用這活動來追尋,發現實際上家族的足跡與父母說的不大一樣,這將是有趣的尋根過程,在高雄邁向下個百年時,能知道自己從何而來。
記者會也邀請到哈瑪星及左營百年家族後代,分享追尋家族歷史的感動。哈瑪星家族的郭立初表示,其父親郭維鐘來自台南的鹽分地帶,早年是哈瑪星有錢人,當時拍了很多相片,因後代對史學有興趣,因而從古老相簿開始尋找家族歷史,再搭配戶籍謄本,發現很多有趣的事,也一探日治時期的足跡與故事。
左營區民眾鄭正國表示,小時候只聽過曾祖父鄭新芬有當官、做生意、賺不少錢,後來調閱戶籍資料,才印證曾祖父早期當過區長及庄長,當時是左營的重要人物,也創立舊城信用組合,甚至是城煌廟出巡活動的發起人,很高興這些日治時代的資料都還在,可以追查到早期先民的生活狀況,非常有意義。
高雄100系列活動「百年追尋」,希望居住於這座城市中的人們,透過調閱百年前直系的家族謄本,重新看見自己先祖的樣貌,解讀身世以及家族歷史。文化局與民政局、戶政事務所合作,鼓勵民眾至戶所申請個人直系戶籍謄本,也與各級學校合作,透過課程及活動,帶領學生追尋自己家庭的戶籍歷史,從戶籍謄本註記發現自身家族故事與家族史演變,書寫個人家族故事。
民政局提醒,民眾可帶身分證正本至戶政事務所調閱戶籍謄本,但建議事先上「高雄市戶政資訊服務網」或下載手機APP「高雄市戶政線上e指通」點選「線上預約」,只需3天時間,屆時至現場交繳每張15元申請費用即可。
文化局也呼籲,民眾藉由戶籍謄本開啟家族話題後,可書寫成家族小故事投稿至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小故事」。(15:57更新)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左)與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出示家族祖先的戶籍謄本,盼民眾也來申請,了解家族脈絡。(記者許麗娟攝)
日治時期的戶籍謄本有著相當詳細的家族與個人資料。(記者許麗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