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辦溫管法公聽會 環團批:未達標也不痛不癢
114年全國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較基準年減10%下的部門目標。(取自環保署簡報資料)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出爐,環保署今日舉辦公聽會徵詢各界意見。環保團體指出,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缺少公民監督,6大部門僅需提檢討報告「根本不痛不癢」;對此,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表示「已在檢討」,修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就是希望加強各部會的減碳責任。
5年為一期的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是我國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政策工具,由能源、製造、 運輸、住商、農業、環境等6大部門,各自訂定及執行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依據現行溫管法,若各部門未達到減量標準,需提出檢討報告。
在第一期中,製造部門、能源部門雙雙沒有達標,綠色和平特聘專案主任蔡篤慰表示,兩者是因果關係,工業電力佔我國碳排放的33%,若製造部門不力行減碳,能源部門也難以達標。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認為,各部門的減碳策略跟外界期待的有落差,應先檢討過去未達標的原因,並共同思考接下來的策略。世界各國陸續宣示以2050年零碳排作為目標,反觀台灣仍僅以基準年50%為目標,明顯不夠積極。
蔡玲儀表示,檢視第一期(2016至2020年)階段管制目標,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266.6百萬噸,整體已接近基準年(台灣2005年)的水準,今年有機會達標;接下來5年的目標是減量10%,將是更嚴峻的挑戰。
媒體問及,若整體達到減碳標準,是否各部門就不用提檢討報告?蔡玲儀說,根據溫管法,各部門每年都要交成果報告,但第一期的時候沒有明確落實;因此環保署推動溫管法修法,就是希望增加各部門責任,訂定每年各部門的標準。
綠色和平特聘能源專案主任蔡篤慰指出,溫管法缺乏監督機制,應借鏡國外氣候訴訟案例,將公民訴訟條款納入溫管法,當各級政府懈怠時,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依法律規定以主管機關為被告,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為2025年較基準年減10%;第三期目標為2030年較基準年減20%;第四期目標為2035年較基準年減25至30%。
蔡玲儀表示,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推動方案預計10月底前會陳報行政院核定,各部門的減量方案則是在12月底前送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