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病毒研究推手 中研院登峰計畫喊卡轉型
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資料照)
〔中央社〕中研院日前成功合成藥物瑞德西韋和研發快篩試劑,對武漢肺炎防疫有重大幫助,但成品還沒產出,背後推手「登峰計畫」卻先停止,中研院表示,是重新檢視計畫並轉型。
2003年SARS疫情爆發後,台灣深感對於突發的新興傳染病及其他重大疾病,國內必須建立自身研發量能來因應,因此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任內爭取額外特別經費,請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統籌推動登峰計畫。
該計畫從民國95年開始,初期就建置亞洲第一部「超高速篩檢系統」,建構基礎研究技術平台,奠定新藥研發的基礎環境等,後續更強化研究團隊、匯集跨領域專業人才深入研究,並銜接轉譯醫學研究、加強院外合作,加速建構生技產業等。
有賴於登峰計畫奠基,這次武漢肺研疫情肆虐全球時,中研院成功運用計畫成果所建立的平台、策略,成功應用在檢測、治療和預防的研發工作,包含快篩試劑研發及藥物合成等。
不過,雖然計畫相當有成效,但參與登峰計畫的研究人員,日前都收到翁啟惠的感謝信,信中寫道登峰計畫結案,並細數登峰計畫執行至今產出的重要成果,包含持續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逾400篇重要論文或學術專著,並有逾170項創新發明申請國內外專利、完成多項技轉授權案等。
信中也提到,推動登峰計畫過程中也發現台灣生技相關法規應更完備並與國際接軌,因此協助政府制定「生技條例」、修改「科技基本法」,並協助建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讓基礎研究能順利銜接轉譯醫學,使研究成果對社會的影響能夠產生正面的實質效益,並加速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
對於登峰計畫結案,中研院則表示,是依據預算編列精神,檢視既有研究計畫,以符合中研院發展目標,經院內數次商討,為激勵全院研究人員士氣,提升研究水準,將院內所有計畫依性質以不同方式審查與補助。
中研院指出,「生技醫藥登峰轉譯計畫」於95年起執行已15年,為加強重大與感染性疾病的相關研究,配合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發展,並鼓勵創新,已重新規劃此類研究方向。
中研院也表示,日前已公告民國110年會新增「重大疾病關鍵突破」、「感染疾病」、「生技研究園區轉譯」3項多年期計畫,計畫精神重視問題重要性、構想原創性及研究成果影響程度,將延聘國際級學者審查,也有生醫轉譯及新藥研發政策計畫支持相關研究,目前正在執行中。
對於登峰計畫將停止並轉型,中研院院士李文華認為非常可惜。李文華說,起初此計畫是李遠哲為翁啟惠爭取的經費,讓翁啟惠有辦法做台灣最需要的癌症和傳染性疾病規劃,並用這個計畫找了一群台灣相當傑出的生命科學家、化學家等來奠定生技產業的底子,由於大家腦袋都很清楚,因此成果非常優異。
李文華也認為,目前經費使用有效率及計畫研究成果都相當好,畢竟在台灣,能用經費長期支持一個計畫很少見,大家對於登峰計畫結束都覺得有點不捨,他也對於轉型之後經費使用是否可以像現在這麼好而抱持懷疑。
不過,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則樂觀看待計畫轉型,他認為,研究計畫越開放越好、讓越多人參與是好事,有助於促進學術交流、創意會更多,雖然計畫轉型,但若考核要求好的話成果自然會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