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原停車場出土大面積建築遺構 審議委員現勘
原赤崁樓停車場出土大面積建築遺構,年代橫跨清代晚期之前到日治時期。(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於施工過程中,發現地下建築遺構及文化層現象,原停車場位置去年展開大面積考古發掘,最近完成清整,古蹟審議委員今天會勘,初步認為不同時期遺構層層堆疊,至於該如何保存,還需收集更多資料後再共同討論。
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包括北區成功國小校舍、地下停車場及遊客服務中心,根據台南考古中心發掘調查,原赤崁樓停車場位置發現的遺構面積約50x80公尺,包括有房屋基礎、溝渠、明治公學校的圍牆等,年代最早的為清代晚期以前,一直到日治時代及二戰時期。
審議委員今天會勘後,認為部分遺構的建設看起來相當用心,上方建築可能不是普通的民居,而是有相當規模及重要性的建築物。
委員陳維鈞表示,高雄左營舊城過去也有類似的出土,每個遺址都是唯一的,其發展有地域上的關係或理由,400年來,荷蘭人、漢人、日人、平埔族人在這裡活動,一直到現在,遺址有它的特殊性及意義,從建築方式不一樣,可以知道這一區當時老百姓生活的發展。至於後續要如何處理,還須再收集更多資料及文獻爬梳,專家學者大家共同來討論,而不是某人說了就算。
中西區赤崁里長陳弘烈則到場表示,希望重視學生的教育權,讓成功國小的小學生可以盡快回來讀書。
台南市審議委員會勘原赤崁樓停車場出土遺構,現場可見不同年代的建築層層堆疊。(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市審議委員會勘原赤崁樓停車場出土遺構,現場可見不同年代的建築層層堆疊。(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市審議委員會勘原赤崁樓停車場出土遺構,現場可見不同年代的建築層層堆疊。(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市審議委員會勘原赤崁樓停車場出土遺構,現場可見不同年代的建築層層堆疊。(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