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關廟有應公信仰神秘傳說 「神鬼行者」許献平出版採訪錄
有「神鬼行者」封號的許献平,完成關廟有應公信仰的田調、採訪,並整理、出書。(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以編寫台南厲祠誌而遠近馳名的文史工作者許献平,也被封為「神鬼行者」,他首度離開濱海地區,來到緊鄰平原與丘陵交會的關廟,調查當地的有應公信仰及其特色,並整理、出版採訪錄,包含地點、分類、稱號、沿革,甚至鄉野傳說等,鉅細靡遺,今天正式發表,各界矚目。
許献平今天在區公所舉辦有應公廟採訪錄的新書發表會,呈現半年來,每日往返上百公里從七股後港工作室到此實地踏查、田調的辛苦成果,各界到場致意。
區長王素珠也推崇許献平以個人的力量,將採訪記錄付梓,是保存在地文史的典範,感謝他對關廟的無私貢獻。
許献平調查,關廟地區的有應公祠共40間,主祀神明的名號,包含親屬類的公、爺、婆、祖、媽、姑,以及軍事的將帥與皇家的千歲,加上福德正神的替代稱謂…等。
許献平地毯式搜索,找出了這40間祠或廟,涵蓋野墓、戰亡、倒房、水流、成仁、囡仔、車禍、縹緲等有應公,並訪談了上百位耆老,整理出其歷史源由。
採訪錄中,除關廟各有應公的創建沿革外,也記載每間的名稱、建築、形制、分類,以及祭祀活動等,並將信仰特色放在卷首,作為該書的導讀,讓民眾可以更深入了解。
許献平甚至附上主、副神明,以及祀期、楹聯、祠貌、建材、座向、地址、GPS、田調報導人等詳細的資料,顯見其用心。
許献平說,濱海地區水流有應公較多,關廟則是野墓的比例最高,超過5成,顯示當地開發早、風水好的地理特質。
許献平表示,調查發現,10間以上竟位於工廠內,也是關廟有應公的特色之一,相當特別;他還提到,此次的田調,主要是起於山西宮每12年的建醮活動,格外珍惜這段人與神、鬼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