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開啟考古藝術對話 南科考古館藏驚喜

藝術家林煌迪利用南科考古館空間區域的特性與場域脈絡交織出作品,象徵考古工作與層層異文明的接觸。(記者萬于甄攝)

藝術家林煌迪利用南科考古館空間區域的特性與場域脈絡交織出作品,象徵考古工作與層層異文明的接觸。(記者萬于甄攝)

2019/12/03 13:01

〔記者萬于甄/台南報導〕南科考古館館藏豐富的考古文物吸引不少親子參訪,每到假日都有不少觀光人潮,正式營運迄今已超過1個月,許多遊客也發現南科考古館充滿藝術的氣息,而這些作品來自南科考古館科技藝術家駐館計畫的藝術家,希望透過作品與考古館進行一場藝術的對話。

南科考古館表示,科技藝術家駐館計畫以透過開放南科考古館場域與館藏資源,希望藝術家用其視角激盪出與史前考古文化間的創意發想,此次由3位藝術家林煌迪、陳依純及陳品蓁運用不同媒材、元素,創造出各具特色的裝置作品,深受不少遊客喜愛。

其中,林煌迪利用南科考古館空間區域的特性與場域脈絡,進行5組投影裝置與1座巨型環境雕塑交織作品,不僅象徵考古工作與層層異文明的接觸,希望在這片土地生活的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尤其巨型環境雕塑放置在館內黃色天井,相當吸睛。

藝術家陳依純利用動態影像與遊客進行即時互動,以幽默又童趣的動畫影片方式,重新呈現南科園區在地考古歷史和特色;藝術家陳品蓁則與法國的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是收集了考古館周邊的各個現代物件,將這些物件拆解成局部,散落在考古坑位的影像上,一連串不同的素材,也是對於人類生活的反饋。

南科考古館指出,駐館計畫以科技藝術為核心概念,重新詮釋考古文化意涵,展期將持續到12月31日,歡迎民眾至到南科考古館欣賞史前考古文物及感受科技藝術創作與環境之間所帶來的互動體驗。

藝術家陳依純(左)創作出一部動態影像,可與參觀者即時互動,增添考古歷史的趣味性。(記者萬于甄攝)

藝術家陳依純(左)創作出一部動態影像,可與參觀者即時互動,增添考古歷史的趣味性。(記者萬于甄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