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桃機第三跑道案」浮濫徵收 居民要求替代方案
「機場第三跑道」週四於環保署進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會前在地居民及環團前往環署門口抗議。(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台灣史上範圍最大區段徵收案的桃園航空城核心建設「機場第三跑道」週四於環保署進行環評初審會議,會前在地居民及環團前往環署門口抗議,認為航空城浮濫徵收,衝擊超過3000戶,應評估替代方案。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機場第三跑道」開發案自2017年6月決議進入二階環評,歷經近2年半的會議審理及環評調查,開發單位對噪音、社會影響評估均未清楚交代,且未確實評估替代方案,無視對在地居民人權、財產的侵擾。
「崙仔後旁」居民代表呂學信表示,他們的社區在漁港路(原桃23縣道)旁,直到去年收到協議價購通知書才赫然得知被納入徵收範圍,他們自始就不願被徵收,且航空城的都市計畫審定版修正多次都沒有把他們的家園納入徵收範圍,顯見徵收根本缺乏必要性。
居民徐巧穎也指出,都市計畫提到他們所在區域噪音太大,不適宜居住所以納入徵收。但他們長年居住於該地,根本沒有所謂噪音問題,甚至環評報告書中,他們所在的海口里噪音也沒有超標,根本不構成應要被納入徵收區的理由。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專員余宜家指出,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環境影響評估的範圍,徵收超過3000住戶,勢必帶來相當社會衝擊。然而環評報告書內容,社會影響評估流於形式,並無深刻處理器居住權、人權議題。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指出,本案環評替代方案不可能為零方案,在交通部機場園區綱要計畫當中,就明載第三跑道有另外B、C兩個配置方案,同樣可以達到計畫目標,且搬遷人口、搬遷面積及增加禁限建面積皆大幅減少。
居民及環團呼籲環評委員重視開發造成的社會衝擊,應召開社會影響評估專家會議,深化既有社會影響評估,並評估開發單位提出零方案以外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