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研究鯨豚擱淺 中山大學︰可能與塑膠製品有關

    中山大學(圖)團隊從擱淺鯨豚屍體找到重金屬成分。(記者黃旭磊攝)

    中山大學(圖)團隊從擱淺鯨豚屍體找到重金屬成分。(記者黃旭磊攝)

    2019/09/09 09:39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擱淺鯨豚屍體發現重金屬,可能與人類使用奈米銀、塑膠製品有關。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發表「台灣齒鯨身體組織的重金屬生物累積」研究成果,研究分析擱淺死亡鯨豚體組織重金屬,發現西太平洋生長的熱帶斑海豚和瑞氏海豚,體內累積銀、鎘濃度較上世紀高,顯示西太平洋周邊國家工業發展及人口增加,加速區域海洋銀、鎘汙染。

    海洋科學系系主任陳孟仙今天表示,奈米銀與塑膠製成衣料、清潔劑及衛生用品,廢棄後排入海洋,歲月點滴、層層堆疊,而鯨豚是頂端掠食者,不可避免吃入體組織。

    研究本月發表於「第三屆亞洲海洋哺乳動物擱淺組織網年度研討會」,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楊緯城及創會會長、台大教授周蓮香,及亞洲鯨豚擱淺組織網現任主席Lemnuel Aragones、美國大氣總署資深鯨擱淺處理專家Robert Brownell、日本鯨豚研究專家Tadasu Yamada、英國鯨豚擱淺救援組織網主持Karen Stockin教授等15國專家學者參與。

    陳孟仙指出,海中重金屬濃度與人類活動呈現正相關,推測在高度文明發展下,鯨豚默默地用生命警示海洋環境劣化,未來有必要以流行病學精神,追蹤探討並解讀擱淺鯨豚帶來訊息,了解海洋惡化狀況。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主任陳孟仙認為,需以流行病學精神,追蹤擱淺鯨豚訊息。(記者黃旭磊攝)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主任陳孟仙認為,需以流行病學精神,追蹤擱淺鯨豚訊息。(記者黃旭磊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