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有!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 申列國家重要古物
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第一次實物勘查,做工精細、龐大,讓人大開眼界。(記者廖淑玲攝)
〔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北港文化中心展出北港飛龍團大龍旗及繡製龍皮,製作精美、材料高級、規模又大,已列雲林縣一般古物,雲林縣政府也提報文化部指定重要古物,今天第一次實物勘查龍皮,讓人大開眼界!
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全長2040公分,超過20公尺、寬160公分、高2公分,一般龍皮都是以印染或繪製方式製作而成,而這塊繡製龍皮則是以手工平繡製作所有龍鱗,耗時耗工,是台灣目前所見唯一留存的工藝品。
成立於日治初期的北港飛龍團,一開始由福州來北港的翁三連組隊傳授舞龍技藝,在當時北港迎媽祖的遶境隊伍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北港朝天宮文物現存1924年「聖母遶境行列序列」中列載飛龍團之名,畫家施玉山1929年完成的「朝天宮之祭」畫作裡,也都有飛龍團參加媽祖遶境的圖像,目前北港飛龍團留下大龍旗、繡製龍皮、九龍錫爐均獲雲林縣政府指定為一般古物,其中,大龍旗、繡製龍皮正提報文化部文資局指定國家級重要古物程序中。
今天文物會勘,雲林縣議員蔡岳儒、雲林縣府文化處長陳璧君、飛龍團會長北港公館里里長許家福、飛龍團總幹事吳登興等人都到場,盼爭取列入國家重要文物。
陳璧君說,龍皮具暫行分級重要古物身分,為維持文資局委員實物勘查現場秩序,龍皮攤開現場不開放民眾參觀,執行人員控管。而繡製龍皮未留下任何訂製資料,據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刺繡中心執行纖維科學檢測資料推測,製作年代應為日治昭和初期,約1930年代以前,與大龍旗相去不遠,足為珍貴文物。
陳璧君也說,龍皮表面龍鱗繡線材質是細緻嬌貴的蠶絲,又歷經多年陣頭使用及反覆捲收,繡面已嚴重磨損,未來會加強改善後續展示及保存,減緩文物劣化速度。
雲林縣議員蔡岳儒(左一)、雲林縣府文化處長陳璧君(左二)等人爭取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列入國家重要文物。(記者廖淑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