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20分鐘黃金時間! 氣象局設立「海嘯預警浮標」
氣象局的海嘯浮標預警系統建置完成後,將成為NDBC觀測網的一員。(擷取自NDBC網頁)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氣象局不只會測地震、觀颱風,也會預警海嘯!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和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合作,於台灣外海2處放置計算異常水位變化的「海嘯浮標」,量測來自外海地震的海嘯波。以日本311引發的海嘯為例,將可為台灣爭取約20分鐘的逃生時間。
綜合媒體報導,2018年起氣象局與台大合作,在台灣東南方外海340公里及西南方外海220公里處放置2個「海嘯浮標」,可測量太平洋、南海及菲律賓隱沒帶地震造成的海嘯波動。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楊穎堅表示,西南外海的浮標在今年1月4日失去聯繫,研判是遭船隻撞擊;協尋多次無功而返後,決定購入新浮標,重新投放。
研究顯示,以2011年日本311地震為例,其造成的海嘯波傳遞到氣象局投放的其中1個浮標約需27422秒,到蘭嶼約需28650秒,其中有1208秒(約20分鐘)的時間差,就能利用時間對可能致災的地區發出警告。不過氣象局也提醒,目前2處海嘯浮標放置的位置距離台灣本島都有2、3百公里,所以無法預警台灣近海大地震引起的海嘯,但對於從其他國家過來的遠洋海嘯,則有極大用處。
目前太平洋區海嘯資料的整合與發布,是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負責。台灣的海嘯浮標資料建構完成後,也將成為NOAA旗下「國家浮標資料中心」(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觀測網絡的一員。
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表示,目前已向日本再購買3個海嘯浮標,預計2020上半年投放,期待能建置更完整的海嘯預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