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濕地故事繪本出爐 傳承學甲濕地保育經驗
學甲濕地歷經10年從廢棄農地變成溼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委託學甲國小製作故事繪本,傳達保育重要性,今日正式出版。(記者王涵平攝)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學甲濕地歷經10年從廢棄農地變成溼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委託學甲國小製作故事繪本,傳達保育重要性,今日正式出版。
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執行「學甲濕地保育行動計畫」,紀錄學甲濕地保育過程,從300多年前的潟湖因土石淤積成陸地,發展為筏仔頭聚落,20多年前又因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養殖業者超抽地下水,使得地層下陷,導致土地逐步鹽化和下沉兩聚落,不得不廢村遷址。歷時10年採生態、休耕模式,讓土地自然發展,讓農地轉型復育成濕地。
今日在農業局舉行繪本發表會,贈送學甲區5所國小每所20本繪本,傳達保育重要性,「學甲濕地生態園區」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於市長任內揭牌成立,目前由市府、學甲區農會及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共同經營,生態豐富,連「黑面琵鷺」也飛至濕地度冬,最高紀錄曾經有428隻。
學甲國小校長蔡玉葉、主任方啟丞、美術老師彭瑋萍以對兒童畫創作的專長與熱情,加上在地人、在地情,指導小朋友全書插畫與美編編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