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紅害減半大作戰 2018年達標
環保署統計2018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今天出爐,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因細懸浮微粒PM2.5造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下降為310次。(資料照)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環保署統計2018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今天出爐,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因細懸浮微粒PM2.5造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由104年的997次、105年898次、106年483次,107年下降為310次,改善幅度達35.8%,與104年比較改善幅度達68.8%。
如果以縣市比較,細懸浮微粒AQI達紅色警示次數減少比率前五名,依序為台中市、南投縣、金門縣、屏東縣及雲林縣,減幅為75%至49%。
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說,從去年的統計發現,節慶是影響台灣空氣品質的一個因素,台北市及新北市在2018年12次PM2.5紅色警示,均出現3月3日,當天因為受風場偏東影響擴散差,加上前一日元宵節慶大家放鞭炮、放煙火,全國共有23個站出現PM2.5紅色警示。
張順欽說,比較長期的隱憂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長期風速降低,「風小就吹不走污染物」。2018年出現多次風場偏東時,伴隨於海峽發生渦流現象,也使得空氣污染物出現跨縣市傳輸,嚴重影響空品質。
張順欽說,受氣象條件變化及地形因素影響,台灣秋冬空氣品質比較差,環保署依據「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結合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於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採預警原則,請電廠等污染源配合減排降載,並依監測站監測之空氣品質惡化程度,執行應變措施與民眾防護作為。
中長期空氣品質管制工作方面,要求國營事業及大型企業空污減量、鍋爐管制、餐飲油煙管制、改善燒紙錢文化、營建及堆置揚塵管制、禁止露天燃燒、河川揚塵防制、鼓勵老舊柴油車污染改善或汰舊換新、減免大貨車新車貨物稅等獎勵措施,逐步改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