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南台灣最早客家聚落 《竹田采風錄》發表
竹田鄉公所今天發表《竹田采風錄》,為鄉誌編纂奠下基礎。(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縣33個鄉鎮市只有17個有鄉誌,先民開疆闢土創建家園的記憶,往往隨著耆老殞落而消逝,竹田鄉公所2014年起找來大仁科大教授陳智瑋,帶領團隊進行田野調查,透過耆老口述與實地訪查與村民們一起尋根,今天正式發表《竹田采風錄》,為鄉誌編纂奠下基礎。
「差點被當詐騙集團!」陳智瑋說,竹田是個低調淳樸的農業鄉,田野調查過程中,曾被當做是在詐騙,所幸鄉親們熱情接待與協助,讓團隊得以爬梳先民移居過程,找回了當時地名與現今的連結。
陳智瑋也提到,踏查期間,其實常有村民在辦喪事,耆老逐漸凋零,讓田野調查更顯急迫,《竹田采風錄》將竹田鄉15個村,依人、文、地、產、景架構編寫,不僅找到了早年傳教士往返高雄與萬金聖母聖殿傳教的中繼站,也發現各村大姓人家綿密的人脈,讓竹田鄉像個大家庭,血親、姻親無所不在。
竹田鄉是客家族群在南台灣移民最早的聚落,舊地名「頓物」訴說著早年龍頸溪的物流營運情形,鄉內「糶糴」等村名也應運而生。清朝康熙年間,客家聚落13大庄、64小庄自主組織民兵形成六堆,竹田鄉位居中堆,是六堆地區的指揮中心,歷史文化背景格外精彩。
竹田鄉長傅民雄說,透過采風錄的編纂,帶動村民尋根,重新重視地方的文化與環境,未來更能將資料深化、廣化進而完成竹田鄉誌,目前公所已出版了《滾動頓物的軌跡─畫說竹田》、《竹田心動力─頓物故事手札》、《竹田鄉采風錄─頓物踏查》等3本書,接下來還會以返鄉青年為主題,出版、介紹地方值得遊覽的好地方,希望透過地方豐富的新、舊故事,累積竹田發展的能量。
大仁科大教授陳智瑋帶領團隊進行田野調查,透過耆老口述與實地訪查與村民們一起尋根。(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