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見景、夜晚發光 中山大學智慧玻璃奪最佳發明獎
透明玻璃可發光!「2018年I-Zone全國創新顯示暨照明專題競賽」結果揭曉,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師生團隊作品「智慧調光照明玻璃」,奪下最佳發明獎(首獎)。(圖由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透明玻璃可發光!「2018年I-Zone全國創新顯示暨照明專題競賽」結果揭曉,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師生團隊作品「智慧調光照明玻璃」,在與台大、清大、交大及台科大等全國13個入圍隊伍激烈比拚後,奪下最佳發明獎(首獎),獲得獎金10萬元。
「想像一下,一扇窗戶在早上是透明,讓你看到窗外美麗的風景,到了晚上,又可以切換成一面光源模式,成為室內光線」。林宗賢師生團隊獲獎作品,未來也可應用在屋頂做成天窗,白天的日光灑進房屋中替室內帶來明亮,到了晚上陽光退去,開啟了照明智慧窗的照明功能,可供給室內足夠適量的照明,增進能源上的利用。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團隊成員包括光電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博士生李承璋與曾衡逸、碩士生張立旻及大學生林冠吾,師生研發成果備受政府單位及產業界高度肯定。今年6月底先獲科技部「創業傑出獎」、8月30日又在全球華人最大創新設計競賽盛事「光寶創新獎」摘金,再拿下I-Zone全國創新競賽最佳發明獎,可說是「三冠王」。
林宗賢表示,現今的智慧型窗戶可以隨著使用者在不同的時間、天氣、日曬程度、溫度或是景觀的狀況下,自由地調整隱私、採光、隔熱等效果,但在沒有光線的夜晚,智慧型窗戶就失去光線調節的功能。為了解決問題,團隊研發出「智慧調光照明玻璃」,將LED照明系統整合至玻璃中,「讓透明玻璃在夜晚變成電燈。」也就是說,當有外在自然光線的時候可以調製光線,光線微弱的時候,則可以依使用者需求調整照明強弱,整合出更完整的智慧建築使用模式。
李承璋說明,這項研發可以在透明狀態、隱私保護狀態以及照明狀態的3個模式之間切換,未來希望能夠成為一項新穎的建築材料,整合在建築中,為建築和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更多不同的應用設計。
此研發商品未來量產時,最想被應用在哪棟建築物上?曾衡逸表示,「當然是台北101大樓!」他們期待把中山大學的研發成果推向國際,在全國最高的建築物上亮眼展出,使各國遊客都可親眼看到「會發光的透明玻璃」。